一个审核组对组织同时进行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和质量管理体审核这是:()
A、联合审核
B、结合审核
C、合并审核
D、以上都是
B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宗旨是()
A、防止、消除、降低食品安全危害
B、零风险的食品安全危害
C、不产生食品安全危害
D、对关键控制点进行控制
A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肉及肉制品生产企业要求》标准规定,在动物屠宰前判定动物是否健康和是否适合人类食用而进行的检验称为()。
A、宰前检验
B、宰中检验
C、宰后检验
D、以上都不对
A
HACCP体系中根据不同的危害分析制定了不同的CCP点并由专人做相应的记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品管经理每周对各CCP点的记录做一次复查或验证
B、测量用温度记应每天校准一次
C、化验室应每天抽样检测微生物
D、专职品管员每半小时对金属探测器进行校准
A,B,C,D
糖在腌渍制品中的作用是()。
A、保藏剂
B、抑菌剂
C、增稠剂
D、抗氧剂
A
下列哪些问题是食品安全危害案例ACP案例?()
A、含水量较大的双汇产品
B、袋装不足的鸭壳
C、鸡蛋中含有“三聚氰胺”
D、受致病菌污染的调理制品
C,D
影响原料品质的因素包括()。
A、微生物的影响
B、酶在活组织、垂死组织和死组织中的作用
C、呼吸作用
D、蒸腾和失水
A,B,C,D
GB14881《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规定,检验场所工作面混合照度不应低于220lx。
A、对
B、错
对
食品在有氧环境中,霉菌、酵母、细菌都可能引起食品变质,在缺氧环境中,可引起食品变质的微生物有()
A、酵母菌和细菌
B、酵母菌和霉菌
C、细菌和霉菌
D、霉菌、酵母和细菌
B
按照我国食品卫生法的规定,食品应具有的性状是:()
A、无毒、无害
B、符合应有的营养要求
C、具有相应的色香味
D、便于加工和储运
A,B,C,D
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需要拆封重新整理时,正确的做法是()。
A.由原封装人员拆封整理
B.由原财务会计部门拆封整理
C.由档案部门拆封整理
D.由档案部门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员共同拆封整理
D
根据《会计档案管理办法》规定,档案部门接收保管的会计档案,原则上应当保持原卷册的封装,个别需要拆封重新整理的,应当会同原财务会计部门和经办人共同拆封整理,以分清责任。
不属于银行存款的结算方式的是()。
A.汇兑
B.备用金
C.委托收款
D.信用证结算
B
备用金属于现金的核算范围。
下列税金,应计入企业固定资产价值的有()。
A.房产税
B.车船使用税
C.车辆购置税
D.购入固定资产交纳的契税
CD
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包括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房产税和车船使用税计入“管理费用”科目
甲企业2004年12月31日拥有三笔应收账款。第一笔账龄45天,金额15万元,第二笔账款龄35天,金额28万元,以上两笔都是乙企业的购货款;第三笔账龄15天,金额20万元,系丙企业的购货款。2005年1月10日,甲企业收到丙企业的购货款20万元。2005年1月20日,收到乙企业的购货款20万元,乙企业未指明偿还的是哪笔购货款。则至2005年1月31日,甲企业按账龄分析法估计坏账损失时,余下的23万元应收账款的账龄是()天。
A.46
B.76
C.66
D.35
C
存在多笔应收款项、且各笔应收款项账龄不同的情况下,收到债务单位当期偿还的部分债务,应逐笔确认收到的应收款项;如无法做到,则应按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剩余应收款项的账龄按原账龄加上本期应增加的账龄确定。根据上述原则,第三笔应收账款可逐笔确认已经收回。乙企业偿还的20万元,无法逐笔确认,可按先发生先收回的原则确定第一笔15万元已经收回,余下的23万元属于第二笔应收账款,至2005年1月31日,其账龄为35+31=66(天)。
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能减轻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但是不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
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是定期根据记账凭证分类编制汇总收款凭证、汇总付款凭证和汇总转账凭证,再根据汇总记账凭证登记总分类账,而不是逐日逐笔登记,因而减轻了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由于按照账户对应关系汇总编制记账凭证,便于了解账户之间的对应关系。
下列项目中使负债增加的是()。
A.发行公司债券
B.用银行存款购买公司债券
C.发行股票
D.支付现金股利
A
发行债券,使负债增加。
企业资产负债表中“存货”项目的期末数应包括()。
A.在途材料
B.库存产成品及正在加工中的在产品
C.委托代销商品
D.分期收款发出商品
ABCD
只要属于企业的存货无论其存放地点均应属于企业的存货。
2006年5月18日,某企业因急需资金,将一张出票日期为3月20日,票面金额为50000元,期限3个月,票面利率为6%的商业承兑汇票贴现,贴现率为10%。企业与承兑企业在同一票据交换区域内,企业取得的贴现金额为()元。
A.50750
B.298.89
C.50284.79
D.50270.69
C
50000+50000*6%*3/12=50750
50750*10%*33/360=465.21
50750-465.21=50284.79
贴现天数:14+20-1=33
甲公司为家电生产企业,共有职工310人,其中生产工人200人,车间管理人员15人,行政管理人员20人,销售人员15人,在建工程人员60人。甲公司适用的增值税税率为17%。2007年12月份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本月应付职工工资总额为130万元,工资费用分配汇总表中列示的产品生产工人工资为85万元,车间管理人员工资为10万元,企业行政管理人员工资为20万元,销售人员工资5万元,在建工程人员工资10万元。
(2)公司下设的职工食堂享受企业提供的补贴,本月领用自产产品一批,该产品的账面价值为8万元,市场价格为10万元(不含增值税),适用的消费税税率为10%。
(3)甲公司以其自己生产的某种电风扇发放给公司每名职工,每台电风扇的成本为80元,市场售价为每台100元。
(4)为总部部门经理以上职工提供汽车免费使用,为副总裁以上高级管理人员人每人租赁一套住房。长江公司现有总部部门经理以上职工共10人,假定所提供汽车每月计提折旧2万元;现有副总裁以上职工3人,所提供住房每月的租金2万元。
正确
(1)借:生产成本 85
制造费用 10
管理费用 20
销售费用 5
在建工程 10
贷: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30
(2)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10.7
贷:库存商品 8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1.7
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 1
(3)借:生产成本2.34(200×0.01×1.17)
制造费用 0.1755(15×0.01×1.17)
管理费用 0.234(20×0.01×1.17)
销售费用 0.1755(15×0.01×1.17)
在建工程 0.702(60× 0.01×1.17)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627(310×0.01×1.17)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3.627
贷:主营业务收入 3.1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0.527
借:主营业务成本 2.48
贷:库存商品 2.48
(4)借:管理费用 4(2+2)
贷: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4
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
贷:累计折旧 2
(5)借:应付职工薪酬——非货币性福利 2
贷:银行存款 2
(6)借:应付职工薪酬——工资 130
贷:银行存款 115
其他应收款 9
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6
(7)借:应交税费——应交个人所得税 6
贷:银行存款 6
(8)借:应付职工薪酬-职工福利 3.51
贷:原材料 3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转出) 0.51
A企业2007年度与成本相关资料如下:
(1)本年全部产品生产成本(按成本项目反映)表如下:
2007年度单位:万元项目本年计划数本年实际数生产费用
原材料
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
生产费用合计
加:在产品期初余额
减:在产品期末余额1350
596
l005
2951
150
1351300
600
1000
2900
160
155产品成本合计29662905
(2)A企业2007年计划销售收入为4000万元,实际销售收入为4200万元;计划利润总额为580万元,实际利润总额为610万元。
要求:(1)计算填列如下成本分析表:
产品生产成本分析表
2007年度单住:万元项目本年计划数本年实际数实际增减额实际增减率(%)原材料
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1350
596
10051300
600
1000生产费用合计29512900(2)计算并分析计划构成比率和实际构成比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计算计划销售收入成本率、计划成本利润率和实际销售收入成本率、实际成本利润率并分析该企业经济效益的变化。(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正确
(1)产品生产成本分析表
2007年度单位:万元
项目本年计划数本年实际数实际增减额实际增减率(%)原材料
职工薪酬
制造费用1350
596
10051300
600
1000-50
4-3.7
0.671
-0.498生产费用合计29512900-5l-1.73(2)计划构成比率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1350÷2951×100%=45.75%
直接人工成本比率=596÷2951×100%=20.20%
制造费用成本比率=1005÷2951×100%=34.06%
实际构成比率:
直接材料成本比率=1300÷2900×100%=44.83%
直接人工成本比率=600÷2900×100%=20.69%
制造费用成本比率=1000÷2900×100%=34.48%
(3)计划销售收入成本率=2966÷4000×100%=74.15%
实际销售收入成本率=2905÷4200×100%=69.17%
计划成本利润率=580÷2966×100%=19.55%
实际成本利润率=610÷2905×100%=21%
从相关指标可以看出,销售收入成本率有所降低,成本利润率略有提高,这表明企业的经济效益较计划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