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教士

早在1836年就扬言要用武力打开中国门的是()
A.国驻华商务监督义律.
B.美国驻华公使田贝
C.德国传教士郭士立
D.法国传教士孟振生
基督教传教士在福建出版了大量的书籍,如美国公理会传教士卢公明从1853年至1858年,仅在福州编写、出版的各种书籍就多达25种。()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华西协和大学是由西方传教士19世纪末期在中国创建,是由哪三个国家的教会传教士参与()

A、美、英、法

B、英、美、加拿大

C、英、法、加拿大

D、美、法、加拿大

义和团运动兴起后,在华的外国传教士纷纷要求列强出兵,迫使清政府镇压义和团,并为“联军”直接镇压义和团摇旗呐喊。美国传教士丁韪良甚至叫嚣:“把势力伸展到中国的好机会到了,上帝不允许我们放过这个机会。”这表明当时在华外国传教士()A.为本国的殖民扩展效力B.鼓动列强划分势力范围C.引发了中西文化的冲突D.要求深入中国内地传教

[单选]华西协和大学是由西方传教士19世纪末期在中国创建,是由哪三个国家的教会传教士参与()
A.美、英、法
B.英、美、加拿大
C.英、法、加拿大
D.美、法、加拿大

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的传教士也在四川各地开办教会学校。1910年,美国等传教士在成都华西坝开办了()。

A、尊经书院

B、四川大学

C、华西协和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20世纪初,英、美、法等国的传教士也在四川各地开办教会学校。1910年,美国等传教士在成都华西坝开办了()

A、尊经书院

B、四川大学

C、华西协和大学国立成都师范大学

D、四川师范大学

中世纪欧洲人了解中国主要是从阅读意大利商人和传教士为介绍中国文化所写的各种书籍开始的,其中最著名的是法国传教士金尼阁1626年编写的《西儒耳目资》,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拉丁化拼音的汉语字典。判断

16世纪后期,罗马教皇派遣许多欧洲传教士远赴中国传教,如利玛窦等。传教士前往中国传教旨在

A.传播西方先进自然科学   B.联络海外天主教徒以对抗伊斯兰教势力

C.推动海外扩张,增加教会财富   D.扩大天主教会势力

 

范礼安在澳门总结了几条到中国传教的方针,不正确的是()。

A、传教士要说是仰慕中国文化而来

B、要穿佛教徒僧袍,称自己是印度西僧

C、到中国大陆的传教士应该学习中文

D、劝导加入天主教的中国人学葡萄牙语

康熙帝通过南怀仁致信西方耶稣会士:“凡擅长天文学、光学、静力学、动力学等物质科学之耶稣会士,中国无不欢迎。”此信说明:

A.康熙对西洋科技有着相当热情

B.鼓励士大夫与传教士全面交流

C.鼓励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

D.认为西洋军器是护卫王朝之需

[单选]康熙帝通过南怀仁致信西方耶稣会士:“凡擅长天文学、光学、静力学、动力学等物质科学之耶稣会士,中国无不欢迎。”此信说明:()
A.康熙对西洋科技有着相当热情
B.鼓励士大夫与传教士全面交流
C.鼓励传教士在中国传播天主教
D.认为西洋军器是护卫王朝之需

清代中国的园林建筑艺术,使欧洲人大为惊叹,英国建筑师钱柏兹来中国参观,回国后著有关于中国园林的___\_一书。传教士___\_和张诚曾合力将西方的《实用几何学》译成满、汉文字,传教士_______还曾受命铸造火炮,并著有《神武图说》一书详细讲解西方的造炮技术。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传教士一踏上中国的土地,就面临如何处理基督教与中国本土信仰与文化的关系问题。英国传教士杨格非驴非1877年说:“我们来华不是为了开发资源,不是为了促进商业,也不仅仅是为了促进文明的发展,我们来到这里,是为了同黑暗势力进行斗争,拯救世人摆脱罪恶,为基督征服中国。”事实上,传教士的确把传教事业视为“文明”对“野蛮”、“福音”对“异教”的征战
令传教士没有想到的是,中国文化的式微并没有带来基督教在中国的胜利。由于启蒙运动所倡导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工业化浪潮的推进,越来越深入人心。理性主义倡导以理性的态度和怀疑的精神对待一切,反对迷信和盲从,对宗教构成巨大挑战。特别是现代科学的发展展现了理性的巨大力量,动摇了基督教神学的根基。
20世纪初期中国知识和政治精英也把理性主义的成果——科学——视为拯救中国的良方,陈独秀、李大钊、蔡元培等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都以科学为武器批判宗教蒙昧,坚信基督教代表落后和保守的力量。理性主义的胜利还带来世俗主义思想的盛行。世俗主义的盛行使人们失去对彼岸世界的兴趣,只关心现实的生活,削弱了宗教的影响力。
与此同时,现代民族主义在中国的兴起则冲击着传教运动所预设的东西方不平等的关系,引发了1920年代的非基督教运动和收回教育主权运动。一些传教团体日益感受到东方民族主义兴起的冲击,认识到“任何地区的基督教传教士都不可能继续奉行自己在种族上比其宣教对象优越的立场”。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打击了西方人,包括教会人士,对西方文明和基督教的信心。正如威廉·里尔牧师1919年指出的,“如果基督教国家不能像基督徒绅士那样和平共处,我们就不要谈论什么基督教文明”。无论在美国国内,还是在东方,西方优越和福音正义的观念,都因一战受到一定程度的质疑。
1919年来华的美国传教士葛德基在《亚洲》杂志上撰文指出,一个回美国度假的传教士在远东居住一段时间后,他却开始向美国人介绍远东的文化遗产,并在远东文化的影响下修正自己的建议。1925年世界基督教学生同盟的华盛顿会议上,与会5000名代表表达了融合所有文明中优秀成分来建立基督秩序的愿望:所有这些现象被称为“改宗”。“改宗”不是指传教士改变宗教信仰,而是指传教思想,特别是对中国文化的看法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文化征服者变成了文化合作者;从一个敌视儒家传统,企图把基督教强加给中国的文化帝国主义变成了欣赏中国文化的伟大和优秀,并积极倡导宗教合作和文化交流的人。
——摘自王立新《美国传教士对中国文化态度的演变》
结合上述材料,论证“传教士在中国的失败”这一结论。(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准确,多层次、多角度。)

欧洲天主教传教士利玛窦于明万历三十年(1602年)绘制了一幅世界地图。该图以中国为中心,当时澳洲虽然还没有被发现,但是图上已出现五个洲。这反映出当时

A.新航路开辟开阔了人们的视野

B.中国是世界贸易的中心

C.传教士是早期殖民掠夺的先锋

D.世界地图绘画水平较低

天主教第一位中国籍神父和主教为福安人(),1634年由方济各会西班牙籍传教士利安当施洗入教,后赴马尼拉在多明我会主办的圣多玛斯学院半工半读,之后偕西班牙籍传教士多人回闽传教,并曾任南京教区主教。

A、罗文藻

B、张赓

C、李嗣玄

D、黄子玉

一位传教士将他描述为“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对他来说,“没有一个国家比得上中国,没有人比得上中国人,也没有宗教比得上儒家。虽然他创办了许多的现代化事业,但他从不提倡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和道德教化。”这位传教士所描述的“他”应该是

A.林则徐 B.洪仁玕 C.张之洞 D.康有为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传统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19世纪80年代以后,一批来华的传教士中有人首先提倡天足;维新人士更率先反对缠足,主张放足;1901年,慈禧太后下达了劝禁缠足的懿旨;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孙中山下令禁止缠足。这说明()

A、近代放足运动具有反封建政治意义

B、传教士主张男女的社会地位平等

C、维新人士反对缠足的态度最为坚决

D、女性群体的地位受到社会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