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区

下列符合水文地质勘察工作基本程序的是:()。
A.搜集分析工程区已有水文地质资料
B.测绘中可利用卫星、航测和陆摄等遥感遥测资料
C.进行现场水文地质工作,包括水文地质测绘、物探、钻探、试验,水文地质巡视、观测、分析预报等
D.资料整理与技术成果编制

关注生态,共享绿色。

(生态面貌)西北、华北和东北地区,曾经在林密市,草原肥美,绿野千里。千百年来,我们的祖先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文明。然而,由于垦荒、战乱和各种自然因素影响,绿色渐渐远离了这片古老的土地。20世纪70年代以前,我国三北地区森林植被稀少、风沙危害极大、水土流失严重,生态极为脆弱,土地生产力极低,每公顷农田粮食产量仅为2000公斤左右,远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从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关系的角度,简述我们应从“生态面貌”中吸取的教训。

(艰辛守护)1978年,党中央、国务院果断决策,启动了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也开始了三北人40年的艰辛守护。石头陡坡上植树,搬石上山,苦干加巧干,几代三北人在这里挥洒汗水,创造了堪称生态典范的沙漠林海,也留下了世代传承的“三北精神”。

(2)概括“三北精神”的内涵,并说明“三北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

(生态丰碑)40年来,三北工程建设累计完成造林保存面积3014.3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覆盖率由1977年的5.05%提高到了现在的13.57%,活立木蓄积量由7.2亿立方米提高到33.3亿立方米,工程区年产干鲜果品4800万吨,比1977年增长了30倍,约1500万人依靠特色林果业实现稳定脱贫。工程区林草资源显著増加,风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控制,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3)简析哪些因素促使三北地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4)从人与自然关系的角度看,三北地区的生态变迁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规划阶段堤防工程勘察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A、了解区域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历史地震

B、了解主要地层成因类型、分布概况、性质和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C、基本查明物理地质现象的发育情况、形成原因及分布范围,并分析其对工程的影响

D、了解工程区附近天然建筑材料分布情况,并估算储量

在大型水利水电工程勘察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工程区的区域构造稳定性进行评价和研究,评价和研究的内容包括: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活断层及活动性质判定、确定地震动参数。在进行区域构造背景研究时,坝区专门性构造地质测绘应在坝址周围半径(  )km范围内进行。

A、150

B、40

C、25

D、8

下列关于工程量清单的编写说法错误的是()。
  • A在工程子目划分时,要注意将不同等级要求的工程区分开
  • B工程子目相对较小,虽会增加计算工作量,但对处理工程变更和合同管理是有利的
  • C将开办项目作为独立的工程子目单列出来
  • D工程子目的划分可大可小,工程子目大,可增加计算工作量

工程地质测绘主要包括(  )。

A、区域地质测绘、工程区地质测绘、水库区地质测绘、建筑物区地质测绘、天然建材地质测绘

B、区域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地貌地质测绘

C、区域地质测绘、工程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综合工程地质测绘

D、区域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水文地质测绘、综合工程地质测绘和专门性(工程)地质测绘

可行性研究阶段坝址区勘察应包括的内容是(  )。

A、查明各类水利水电工程建筑物区的工程地质条件,对存在的工程地质问题进行分析评价,为建筑物设计和地基处理方案提供地质资料和建议

B、了解梯级坝址的工程地质条件和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C、初步查明工程区及建筑物的工程地质条件、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并作出初步评价

D、优化设计所需的专门性工程地质勘察

下列哪一选项对地下水资源勘察基本任务的描述是正确的?()

A.查明勘察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评价地下水资源的分布及其质量、数量特征,提出开采利用建议,预测可能发生的环境地质问题

B.调查、研究地下水的形成、分布情况,估算地下水资源的储量,为地下水开采利用提供资料

C.查明工程区的水文地质条件,评价地下水储量,为工程用水提供水文地质资料

D.通过水文地质勘察,查明地下水资源的分布情况

某市地理信息产业园从2010年1月开始建设.2013年6月底完成,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对工程建设状况进行监测,并同时对该产业园区内1:2000地图数据(DLC)进行更新。产业园位于该市城乡接合部,地势比较平坦,开工前地面上的主要地形地物有湖泊、河渠、道路、房屋建筑、工矿设施、耕地、林地等。在建设过程中,除保留一些大型建筑物、重要工矿设施及主要道路外,对其他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接规划新建了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测绘单位收集到工程区2009年底测绘的全要素1:2000地形因数据(DLG),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工矿、管线、境界(含村界)、地名、地貌、土质植被等;并于2013年2月对工程区实施了高分辨率航摄,生产制作了0.2m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DOM),它与1:2000DLG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致。任务要求:首先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0.2m分辨率DOM敷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1:2000DLG数据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013年6月底;其班,从更新前后的1:2000DLG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应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监测分析出工程建设所拆除和保留的原有建筑物范围及面积、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范围及面积,以及所占用耕地的范围及面积等,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问题】1.筒述本项目1:200DLG数据更新的步骤。2.列出本项目在更新1:2000DLG数据时外业调绘和补测的主要工作及内容。3.简述空间分析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与过程。

15分)
某市地理信息产业园从2010年1月开始建设,2013年6月底完成,现委托某测绘单位对工程建设状况进行监测,并同时对该产业园区内1:2000地形图数据(DLG)进行更新。
产业园位于该市城乡结合部,地势比较平坦,开工前地面上的主要地形地物有湖泊、河渠、道路、房屋建筑、工矿设施、耕地、林地等。在建设过程中,除保留一些大型建筑物、重要工矿设施及主要道路外,对其他建筑物进行拆除,并按规划新建了道路、办公大楼、酒店、文化娱乐设施及公园绿地等。
测绘单位收集到工程区2009年底测绘的全要素1:2000地形图数据(DLG),要素内容包括水系、居民地、道路、工矿、管线、境界(含村界)、地名、地貌、土质植被等;并于2013年2月对工程区实施了高分辨率航摄,生产制作了0.2米分辨率彩色正射影像数据(DOM),它与1:2000DLG数据的坐标系统一致。
任务要求:首先采用内外业综合判调方法,利用已有0.2米分辨率DOM数据,配合适量的外业调绘和补测,对1:2000DLG数据更新,使其现势性达到2013年6月底;其次,从更新前后的1:2000DLG数据中,分别提取相关的地理信息要素,应用空间分析与统计方法,监测分析出工程建设所拆除和保留的原有建筑物范围及面积、新建的房屋建筑物范围及面积,以及所占用耕地的范围及面积等,为工程管理提供依据。
问题:
1、简述本项目1:2000DLG数据更新的步骤。
2、列出本项目在更新1:2000DLG数据时外业调绘和补测的主要工作及内容。
3、简述空间分析统计获得每个村因建设所占用耕地范围和面积的方法和过程。

透水框架施工控制网格的大小应根据工程区范围、施工船舶尺度及设计工程量合理划分,并依序编号、计算各网格抛投数量,抛投时应按以下方式进行:

  • A、抛投时应自河岸到河心,按先浅水,再深水的顺序进行。

  • B、抛投时应自河心到河岸,按先深水,再浅水的顺序进行。

  • C、抛投多层时,应分层抛投。每抛一层应进行检测,评估抛投均匀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抛投时应及时移船定位,严禁形成水下堆积体。单一施工控制格网内的抛投数量不得少于设计值或理论计算值。

  • D、抛投多层时,应一次抛投。抛后应进行检测,评估抛投均匀度是否满足设计要求。抛投时应及时移船定位,严禁形成水下堆积体。单一施工控制格网内的抛投数量不得少于设计值或理论计算值。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设计引水流量为0.75/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设计引水流量为0.75/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设计引水流量为0.75/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项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设计引水流量为0.75/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设计引水流量为0.75/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项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第六题调水工程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顶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问题】


1.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


2.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


3.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


4.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


5.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生态保护措施。


第六题 调水工程  某城市为解决城市供水水源问题,拟建设调水工程,由市域内大清河跨流域调水到碧河的碧河水库,年均调水量为1.87×107m3,设计引水流量为0.75m3/s,碧河水库现有兴利库容为3×107m3,主要使用功能拟由“防洪,农业灌溉供水,水产养殖”调整为“防洪,城市供水和农业灌溉供水”。
  本工程由引水枢纽和输水工程两部分组成。引水枢纽位于大清河上游,由引水低坝、进水闸和冲沙闸组成,坝址处多年平均径流量9.12×107m3,坝前回水约3.2km,输水工程全长42.94km,由引水隧洞和管道组成,其中引水隧洞长19.51km,洞项埋深8~32m。引水隧洞进口接引水枢纽,出口与DN1300的预应力混凝土输水管相连,输水管道管顶埋深为1.8~2.5m,管线总长为23.43km。
  按工程设计方案,坝前回水淹没耕地9hm2,不涉及居民搬迁,工程施工弃渣总量为17万m3。工程弃渣方案拟设置两个集中式弃渣场,消纳引水枢纽工程和引水隧洞工程的弃渣。1#弃渣场容量8.9万m3,位于引水枢纽坝址下游的河滩上;2#弃渣场容量120万m3,位于引水隧洞出口附近的一荒沟内,弃渣场均设计有挡渣设施。工程施工道路主要依靠乡村道路。
  某城市所在区域多年平均降水量410mm,土地沙化、荒漠化趋势严重,工程区分布有面积不等的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流动沙丘,引水工程沿线以沙生植被为主。大清河坝址处水质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Ⅱ类标准要求,拟建引水坝址下游5km为大清河灌区,该灌区是该城市粮食主产区,以大清河为主要灌溉水源。经水资源论证,调水工程不影响该灌区用水。
  根据上述资料,回答下列问题。该工程的环境影响范围应包括哪些区域?给出引水隧洞工程涉及的主要环境问题。分析说明工程弃渣方案的环境合理性。指出工程实施对大清河下游的主要影响。列出工程实施中需要采取的三项主要生态保护措施。

某高层建筑,设计建筑高度为68.0m,总建筑面积为91200平方米。标准层的建筑面积为2176m2,每层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一至二层为上、下联通的大堂,三层设置会议室和多功能厅,四层以上用于办公:建筑的耐火等级设计为二级,其楼板、梁和柱子的耐火极限分别为1.00h、2.00h和3.00h。高层主体建筑附建了3层裙房,并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与高层主体建筑进行分隔:高层主体建筑和裙房的下部设置了3层地下室。高层主体建筑设置了1部消防电梯,从首层大堂直通至顶层:消防电梯的前室在首层和三层采用防火卷帘和乙级防火门与其他区域分隔,在其他各层均采用乙级防火门和防火隔墙进行分隔。高层建筑内的办公室均为非开敞办公室,最大一间办公室的建筑面积为98m2,办公室的最多使用人数为10人,人数最多的一层为196人,办公室内的最大疏散距离为23m,直通疏散走道的房间门至最近疏散楼梯间前室入口的最大之间距离为18m,且房间门均向办公室内开启,不影响疏散走道的使用。核心筒设置了l座防烟剪刀楼梯间用于高层主体建筑的人员疏散,楼梯梯段以及从楼层进入疏散楼梯间前室和楼梯间的门的净宽度均为1.10m,核心筒周围采用环形走道与办公区分隔,走道隔墙的耐火极限为2.00h。高层主体建筑的三层增设了裙房的一至二层为商店,三层为展览厅,首层的建筑面积为8100m2,划分为1个防火分区:二、三层的建筑面积均为7640m2,分别划分为2个建筑面积不大于4000m2的防火分区:一至三层设置了一个上、下连通的中庭,除首层采用符合要求的防火卷帘分隔外,二、三层的中庭与周围连通空间的防火分隔为耐火极限1.5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高层建筑地下一层设置餐饮、超市和设备室:地下二层为人防工程和汽车库、消防水泵房、消防水池、燃油锅炉房、变配电室(干式)等:地下三层为汽车库。地下各层均按标准要求划分了防火分区:其中,人防工程区的建筑面积为3310m2,设置了歌厅、洗浴桑拿房、健身用房及影院,并划分为歌厅、洗浴桑拿与健身、影院三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分别为820m2、1110m2手日1380m2。该高层建筑的室内消火栓箱内按要求配置了水带、水枪和灭火器。该高层主体建筑及裙房的消防应急照明的备用电源可连续保障供电60mi口,消防水泵、消防电梯等建筑内的全部消防用电设备的供电均能在这些设备所在防火分区的配电箱处自动切换。该高层建筑防火设计的其他事项均符合国家标准。指出该高层建筑在平面布置方面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