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辅资料

(多选题)《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教育条例》规定,自治区制定蒙古语言文字中小学、大中专教材和教辅资料及教学资源开发建设的中长期规划,加强()工作。

A编译

B出版

C发行

D审查

索要、收受学生及家长财物或参加由学生及家长付费的宴请、旅游、娱乐休闲等活动,向学生推销图书报刊、教辅资料、社会保险或利用家长资源谋取私利等行为均属于应予处理的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范畴。()

此题为判断题(对,错)。

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交给学校杂费(含教辅资料、校服费等)、食宿费、学习用品费,这三项基础性费用的总和,约占子女教育总支出的()。

A、16.90%

B、17.90%

C、18.90%

D、19.90%

[单选]报告显示,义务教育阶段,交给学校杂费(含教辅资料、校服费等)、食宿费、学习用品费,这三项基础性费用的总和,约占子女教育总支出的()。
A.A.16.90%B.17.90%C.18.90%D.19.90%
依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关于贯彻教育部实施细则》,下列行为应受处分的是()。 A.考试出题太偏导致部分学生考试不及格B.经常占用学生课余时间开展兴趣小组活动C.未按规定联系家长报告学生学习情况D.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谋取利益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反廉洁纪律,应受党纪处分的()。

A、本人配偶收受对方财物,情节较重的

B、搞权权交易,相互安排儿媳妇到各自单位工作

C、某教育局长纵容子女垄断下属单位教辅资料供应

D、女儿在下属单位吃空饷,知情却不制止的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围绕党员领导干部职权或者职务影响谋取私利,违反廉洁纪律,应受党纪处分的())。

A、本人配偶收受对方财物,情节较重的

B、搞权权交易,相互安排儿媳妇到各自单位工作

C、某教育局长纵容子女垄断下属单位教辅资料供应

D、女儿在下属单位吃空饷,知情却不制止的

2014年1月,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明确中小学教师不可触犯的师德禁行行为有()。

A.组织、要求学生参加校内外有偿补课

B.索要或者违反规定收受家长、学生财物

C.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遇突发事件时,不履行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职责

D.组织或者参与针对学生的经营性活动,或者强制学生订购教辅资料、报刊等谋取利益

往届高三成绩优秀的学生留下的教材和教辅资料对应届高三学生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信息资源。有人发现了商机,利用这些二手书盈利。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①这些二手书不再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

②这些二手书的价值只有通过交换才能实现

③二手书市场的出现受消费的引导

④这些二手书价格是由其使用价值决定的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下面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B:汽车质量的好坏,是安全行驶的重要因素。(在“安全行驶”前加上“能否”)
C:校长、副校长和其他学校领导观看了迎新年朗诵比赛。(“其他”与“学校”调换位置)
D: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特殊香味的笔记本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这次考不好的原因是因为平时没有扎扎实实学好基础知识。(删除“因为”)
B:这次受检的十余种教辅资料合格率不足10%左右。(“不足”和“左右”删除其中一个)
C:同学们要尽量选择无异味的橡皮擦、无刺激气味的涂改液和学习用品。(把“学习用品”改成“文具”)
D:既然你能够认真地读完课程标准推荐阅读的名著,那么,一生将受益无穷。(“既然”改成“如果”)

来自某中学学生的微议案连续两年被全国人大代表引用。在微议案中这些中学生关注了山区那些因贫困而学习工具、教辅资料贫乏的小伙伴,提出了结对帮扶、捐赠学习资料、举行交流活动等建议。此微议案

①是公民直接参与民主决策   

②有利于人民群众享有更多的管理权

③坚持了个人利益和国家利益相结合

④折射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意识不断增强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

[材料题]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  )。问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的是(  )。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 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我国法律规定,当学生的合法权益受到学校、教师侵犯时,可以()。

A、提出申诉

B、提起诉讼

C、请求仲裁

D、请求法律救济

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 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有偿家教、训斥羞辱家长等现象,违反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要求。

A、终身学习

B、爱岗敬业

C、为人师表

D、终身学习

根据下列材料回答下列各题。记者日前从省教育厅获悉,安庆市教育局出台了《安庆市中小学教师行为“八不准”》。这“八不准,,包括:不准旷课,私自调课和无教案上课;不准上课前饮酒,在课堂上抽烟和使用手机;不准在上班时间及工作场所打牌,下棋;不准歧视、侮辱、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准向学生推销任何教辅资料或其他商品;不准索要和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礼金;不准训斥,羞辱家长;不准违规搞有偿家教和私自在工作日内到外校兼课。第一次把“自觉抵制有偿家教”写入其中的是( )。
A.《教师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当下,中国人的读书面普通不广,主要有实用类、培训类、升学类、考证类,缺少深层次阅读。阅读时间少,使得现在大学生阅读或多或少存在着功利化的倾向。他们不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在阅读上,需要什么就看什么,考什么就看什么,甚至有人只看相关的教材和教辅资料。专家表示,完全的功利化阅读不利于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这些书往往是“越品味道越浓”的好书。A:而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不是那些早年读时“无感”,看似无用的“闲书”
B:而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正是那些早年读时“无感”,看似无用的“闲书”
C:而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不是那些早年读时爱不释手,绝对有用的经典
D:而让人终身受益的书可能正是那些早年读时爱不释手,绝对有用的经典

(十八)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问题】  根据“给定资料1~5”,概括现今人们普遍面临的阅读困境。  要求:准确、全面。字数不超过250字。

(十二)  【给定资料】  1.加拿大作家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在《阅读史》中写道:“生活之所以发生,乃因我翻动这些书页。”然而今天,这种笼罩在阅读上的神圣光辉正在日渐暗淡。我们有影视、有动漫、有网络,我们在忙碌地工作、浮躁地生活,我们追逐时尚、享受娱乐。时至今日,“阅读”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今年年初出版的《读书》杂志刊载了某著名教育专家Z的论述:“如果把精神成长与躯体成长做个比较的话,躯体的成长更多是受遗传和基因的影响,个体的精神成长却不完全依靠基因和遗传,而与后天阅读息息相关。个体的精神发育历程是整个人类精神发育历程的缩影。每个个体在精神成长过程中,都要重复祖先经历的过程。这一重复,是通过阅读来实现的。”一个不读书的人是一个缺少精神力量的人。然而,目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一项调查显示:全世界每年阅读书籍排名第一的是犹太人,平均每人一年阅读64本。上海在中国排名第一,只有8本。而中国13亿人口,扣除教科书,平均每人一年读书一本都不到。  2.北京的砚楠已经上初三了,在她的记忆中,认认真真从头读到尾的课外书,大概也就是小学时读过的《安徒生童话》和《格林童话》了。“小学高年级时忙着小升初、上各种补习班,根本没时间看课外书,上了中学后有了手机,看书就都在网上了。”  上海针对29所小学和26所中学所做的调查显示,小学生完成作业后,阅读课外书的比例不到50%,初中生的这一比例为42%,他们主要阅读的是作文书、教辅书和课本。  学者们还有另一层担心。四年级前从未完完整整地读过一本书,那么这个孩子就有可能缺乏读完整本书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这种能力是可以迁移的,迁移为对整体事物的把握能力。因此,小时候缺少阅读完整图书的能力,长大后可能会缺乏对整体事物、整个团队的操控能力。“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聪明的一代,但是只注重学业,正在使他们丧失更多的能力,就有可能成为愚蠢的一代。”  2012年4月23日是第17个“世界读书日”,为了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某报对1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你平均每天花多少时间读书?”对于这个问题,4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28%的大学生选择了“1~2小时”,18%的大学生选择了“2小时以上”,另外有11%的大学生选择了“几乎不读书”。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另一个问题是,“你平均每天上网的时间大约多久?”48%的大学生选择了“4小时以上”,32%的大学生选择了“3~4小时”,17%的大学生选择了“1~3小时”,仅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1小时以内”。  采访中不难发现,上网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一天不上网就很难受,就跟吃饭、睡觉一样,每天都需要。”大学生小魏说出了大多数学生的心声。“如果一天不读书,你也会这样吗?”听到这个问题,小魏笑了。她说,大家每天都在上课,但是课外连着几天不看书也挺常见的。  3.如今是信息时代,信息海量膨胀,生活节奏加快,这种阅读环境,促使人们要进行搜索式阅读、标题式阅读,甚至跳跃式阅读。  有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最常阅读的图书类型中,休闲娱乐性图书和考级考证书籍排在前两位,分别达到35%和30%;紧随其后的是时下畅销书,所占比例为24%;经典名著则鲜有人问津,仅为11%。采访中,不少学生表示喜欢轻松的阅读,比如看漫画、杂志,这些书籍一般配有大量图片,只需浏览,看起来不费劲,仅有一小部分学生表示对自己比较偏爱的书籍会精读或重读。  有专家指出,虽然当下已进入“超音速发展时代”,但在读书、修养身心等方面,仍需要慢节奏、慢速度以及慢情调。因为只有在缓慢和淡定中,读者的智慧、情趣才能与书中韵味更好地衔接,思考、质疑和沉淀等精神程序才能完成得从容不迫、饱满自然。  专家呼吁,教育者和家长在指导孩子读书时,应该提倡用慢阅读的方式,要注重心灵和图书的微妙互动,培养孩子们恬淡闲适、质疑探索、自由发展的阅读风格,从文字中寻觅高品质的乐趣和意义。  4.农村中小学教师平常都在读什么书?调查中,54%的教师选择书籍的标准是“自己喜欢的书”,25%的教师选择“公认的经典、有思想内涵的书”,19%的教师选择“对工作有用的书”,2%的教师选择“最畅销的书”。  从教师“读得最多的书”选项中,不难看出教师们在“喜好”和“现实”间的矛盾。60%的教师称平时读得最多的书是“跟教育工作相关的书”,41%的教师称读得最多的书是“教材和教辅资料”。这说明,一方面农村教师渴望按照自己的意愿、喜好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书籍阅读,但另一方面却因为工作实际或手中书籍较少等原因,读得最多的书仍显单一,大多跟“教育工作”相关。相对而言,语文教师的阅读面稍广一些,大多数人平时会看些小说和散文,也读些中外经典名著。但他们坦言,很多时候读这些书不纯粹是因为兴趣,而是上课需要。“每次到图书馆或者书店,都会不自觉地走到教辅教材的书架旁。”安岳县龙台镇一位小学教师有些无奈地向记者表达他内心的矛盾,“总觉得多看一本《怎样教学生写好作文》比看一套《家》《春》《秋》更有用。”  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曾表示:走进新华书店,全是一些有用的书,考试类的、健康类的、工具书,等等。这个社会都在倡导“有用”,而什么叫“有用”呢?跟钱、权、名利有关,就有用!这种风气只会导致社会大众视野越来越狭窄,心态越来越浮躁,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  一个专门经营图书的网站公布的调查显示,超过七成的父母认为读书对一个人的发展“非常重要”。然而家长在图书的选择上却与孩子有较大不同:孩子最喜欢看的图书类型是“小说”和“人文社科”,而家长希望孩子看的是“科普”和“励志”类的图书。还有一项调查显示,近八成父母去书店只给孩子购买与学习进度相关的教辅书或者作文集。访谈中,一些高年级学生表示,每逢新学期开学,老师推荐的一些“较好”的教辅书受到家长们的追捧。  5.读书问题历来有着较高的关注度,领导干部读书问题的讨论更引发了网友的热情参与。在“你觉得领导干部最管用的学习方式”的调查中,认同“读书自学,日积月累”是最管用学习方式的网友成为压倒性多数,占全部投票人数的66.1%,约2/3。网友“枵腹从公”认为,读书自学的动力源于自发,效果优于被动灌输。干部读书的表率作用有利于在党内和社会上形成崇尚知识的风气。热爱读书应该成为民族精神的一部分,民族核心价值的一部分。  而网友“昊东”留言说,作为一名在基层挂过职的干部,他感觉基层干部忙于日常事务和应酬,基本没时间读书。发动他们读书必须有价值观念上的引导,不然最广泛传阅的书籍可能会是官场小说。网友“米酥”认为,干部学习不是需不需要的问题,而是必须进行的问题。读书学习如逆水行舟,不学习,干部的知识就会老化,思想就会僵化,能力就会退化,有障碍必须克服。  对握有权力、肩负重托的各级领导干部来说,读书学习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当前,我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加强读书学习。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如果不能带头读书学习,不能坚持学以致用,不仅一个地方、单位的学习风气难以形成,工作也会因为思想贫乏难有起色,甚至个人也会由于能力不足遭到淘汰。由此而言,学习也是一种重要的执政能力。  6.2011年7月,拥有17年历史、曾被誉为“北京三大民营书店”之一的“风入松”书店关门停业,尽管经营者一再强调“只是因房租问题等待搬迁”,但至今仍未重新营业。据《南方日报》报道,“风入松”书店董事长王洪彬表示:因为书店房租价格已经达到每月5万元,超过承受能力,再加上网络书店的冲击,“风入松”已经难以为继。  提到经营了8年的时间简史大书坊,何方异常无奈:“房租到期了,有人开出更高价格。我们竞争不过,只好让出地方。”对当下民营实体书店遇到的困境,她明确表示:“最大的‘杀手’是网上书城的恶性压价竞争。他们可以做到6折进、5折卖,就是为了赚人气,赢点击率。面对这种不正常的市场竞争,实体书店,尤其民营实体书店,几乎毫无招架之力!”  “文艺青年们只去书店却不买单,回家后精打细算地比较几个网店后选择价格最低的下单。你让独立书店怎么活呀?”在众多关于“光合作用”倒闭危机的议论中,博友“桂桥”这番话得到了“学而优”书店创始人陈定方在个人微博上的认同。这表明,由于当当、卓越等网络书店在搜索、价格等多方面都有显著优势,网络书店对实体书店构成了很大的冲击。事实上,人们还在看书,还在买书。不过,他们往往先在实体书店看书、挑书,再去网上书店买书。这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景线:实体书店自付店租做网上书店的免费“展厅”。  “当网络书店越来越吸引读书人的目光时,消失的不仅仅是一些传统人文小书店,消失的其实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和方式。”这句话引自一本描述中国各大城市人文书店的读物一《独立书店,你好》。在“风入松”停业后,担忧书店发展的爱书人、豆瓣网友“瘦猪”表示:独立书店,现在“很不好”。  7.独立书店所面临的困境,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比起公营书店,民营书店几乎在所有方面都处在极不平等的竞争地位,公营书店有着民营书店不敢奢望的优越的经营条件。”某书园总经理无奈地说:“公营书店无须担心房租压力,有政策性贷款和返税,在各地申请政府资金优先获得资格,有腾出物业的可供出租,有各类出版机构价格谈判的优势。”  在中国图书商报社社长孙月沐看来,制度的支持与否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书店的生存现状。“如果没有制度的支持,可能就会像大家呼吁的那样,独立书店一个个倒掉;如果有了制度层面的支持,我们就会拨云见日。”孙月沐认为,独立书店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日新月异的技术因素。他认为,电子阅读器已经在无形中悄然改变着人们五千年来形成的传统阅读模式,网络商务的空前发达也使得网络销售、电子商务的大鳄们纷纷涉足图书销售,与实体书店展开恶性“价格战”。  8.“没时间看书”“生活节奏太快,静不下心来看书”“已经不记得多久没有好好看过一本书了”,这些现象在当今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