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主义

《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一文透露了罗斯福政府对战后世界安排的一些设想,如强调大国合作、建立联合国、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以及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等。斯大林为苏联确定战后的战略目标时将巩固战争期间取得的胜利果实(包括苏联控制的地盘)、确保国家安全置于优先地位,同时积极谋求扩大苏联的势力及影响。材料表明(    )

A.美国积极推行主宰世界的世界主义方针

B.苏联力求巩固胜利果实,保障国家安全

C.美苏积极谋求扩大本国实力和世界地位

D.两极格局的形成是战后历史发展的必然

 

1919年五四运动前夕,()作为北京大学校长,提醒学生们在国家之上,仍有更高的世界主义标准。

A、严复

B、蔡元培

C、胡适

D、罗家伦

强国挑战答题答案:“世界”与“世界主义”,字面相似,却意义不同。“世界”乃是一个()。

A、天下大同的世界

B、人类互助的世界

C、弱肉强食的丛林世界

D、有差别的世界

关于国际私法的性质,“世界主义学派”或“国际法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A、德国的萨维尼

B、美国的库克

C、英国的戴塞

D、法国的巴迪福

在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中,隐藏有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危险的是

A.国际主义

B.历史主义

C.世界主义

D.普世主义

E.民族主义

符合斯多葛派伦理学思想的有(  )。

A、具有宿命论倾向

B、快乐、幸福就是善

C、具有禁欲主义倾向

D、道德的“世界主义”思想

E、只有德性才是有价值的

在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中,隐藏有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危险的是()


A.国际主义B.历史主义C.世界主义D.普世主义E.民族主义
在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中,隐藏有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危险的是()
(本题4.0分)
A、
国际主义
B、
历史主义
C、
世界主义
D、
普世主义
E、
民族主义
生态公众的特征包括()。

A、生态公众是具有环境人权意识的公众

B、生态公众是具有良好美德和责任意识的公众

C、生态公众是具有世界主义理念的公众

D、生态公众是具有生态意识的公众

在国际教育的观念基础中,隐藏有文化殖民主义和文化霸权主义危险的是()

A.国际主义

B.历史主义

C.世界主义

D.普世主义

E.民族主义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主义。

A、客观标准主义

B、主观标准主义

C、平行主义

D、世界主义

日耳曼王国的王室法令促进了王国法律的统一,是日耳曼法与罗马法结合的的重要途径,其适用的原则是()。

A、属人法

B、属地法

C、属人与属地法相互结合

D、世界主义

认为一国对其境内的外国人所负的责任以该国对本国人所负的责任为限,这是外国人待遇标准理论中的()主义。
选择一项:
A.主观标准主义
B.平行主义
C.客观标准主义
D.世界主义

下列关于斯多葛主义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斯多葛主义是一种世界主义

B、斯多葛主义提倡禁欲主义

C、斯多葛主义认为人对世界国家的责任大于对神的责任

D、斯多葛主义讲究灵性的修养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

A.独裁与民主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利用是跨国界的,商品在全世界销售,资本跨国界流动,信息跨国界共享。在对待爱国主义的态度上应该()

A、爱国主义在今天已经过时了

B、继续坚持爱国主义

C、坚持世界主义

D、坚持大同主义

1943年美国在《罗斯福的世界蓝图》中宣布:美国既不能回到孤立主义,也不能满足于为自己划定某个势力范围的传统均势政策,而是要推行使美国充当世界主宰的世界主义。这表明美国(   )

A.谋求世界霸权   B.维护世界和平

C.密切美苏合作   D.发出冷战信号

有美国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1939-1945年的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就美国而言是指

A.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 B.独裁暴政与自由民主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 D.民族主义和世界主义

孙中山先生的思想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发展。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夫汉族光复,满清倾覆,不过只达到民族主义之一消极目的而已,从此当努力猛进,以达民族主义之积极目的也。积极目的为何?即汉族当牺牲其血统、历史与夫自尊自大之名称,而与满、蒙、回、藏之人民相见于诚,合为一炉而冶之,以成一中华民族之新主义,……斯为积极之目的也。

——1919年《三民主义》

材料二 1920年10月31日,苏俄外交人民委员齐契林致函孙中山,表示坚信中国人民“将会走上与帝国主义的世界性压迫进行斗争的道路”,希望建立贸易关系和相互友好合作。随后孙中山与苏俄越走越近,思想上也完成了以“英美为师”到“以俄为师”的转变。在著名的《孙越宣言》中,两国达成了反对世界列强进行民族压迫等一系列的共识。在孙中山的文章著作和讲话中,都能体现出那种昂扬向上的国际主义般的民族主义精神和与世界各民族并驾齐驱的中华民族伟大精神。

——陈天翔《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变化及对中华民族的构建》

材料三 我们今日要把中国失去了的民族主义恢复起来,用此四万万人的力量为世界上的人打不平,这才算是我们四万万人的天职。列强因为恐怕我们有了这种思想,所以便生出一种似是而非的道理,主张世界主义来煽惑我们。说民族主义过于狭隘,应该提倡世界主义。近日中国的新青年主张新文化,反对民族主义,就是被这种道理所诱惑。但是这种道理,不是受屈民族所应该讲的。我们受屈民族,必先要把我们民族自由平等的地位恢复起来之后,才配得来讲世界主义。

——1924年《民族主义》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民族主义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思想转变的背景以及由此展开的实践活动。

(3)根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时期孙中山民族主义思想的内涵,并说明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关系。

有学者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目的在于重新分配欧洲的权力,而第二次世界大战却是意识形态之战”。这里的“意识形态之战”是指

A.独裁与民主的斗争

B.封建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斗争

C.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的斗争

D.民族主义与世界主义的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