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产阶级

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

A、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B、“左”和右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有产阶级既然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这主要指改革中的

A.颁布“解负令”        B.建立四百人议事会

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D.鼓励发展工商业

 

恩格斯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下列改革中能证明此观点的是

①商鞅变法         ②王安石变法        ③梭伦改革            ④俄国农奴制改革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级制度

C.创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写道:“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项措施是

A.颁布“解负令”

B.设立陪审法庭

C.成立“四百人会议”

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梭伦改革的措施中直接导致这一局面出现的是

A.颁布“解负令”

B.实行财产等统制度

C.设立四百人会议

D.鼓励农工商业的发展

恩格斯说:“梭伦揭开了一系列所谓政治革命”、“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失败。”恩格斯在这里高度肯定的是 (  )

A.废除一切债务和债务奴隶制

B.按财产多少划分公民的等级

C.确立公民大会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D.建立公民陪审法庭

马克思指出:“工人阶级在反对有产阶级联合权力的斗争中,只有组织成为与有产者建立的一切旧政党对立的政党,才能作为一个阶级来行动。”马克思在此阐明了

A.工人阶级政权的先进

B.无产阶级只有联合才能取得革命成功

C.工人政党对革命的领导作用

D.工人阶级有推翻旧政权的力量和信心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A.颁布“解负令”B.建立四百人会议C.确立财产等级制度D.鼓励发展工商业

恩格斯在论梭伦改革时,曾经写道“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到新的失败。”恩格斯所评论主要是指()A.颁布“解负令”B.设立赔审法庭C.成立“四百人会议”D.按收入多寡将公民分为四个等级

《蒙娜丽莎》代表达·芬奇的最高艺术成就,成功地塑造了资本主义上升时期一位城市有产阶级的妇女形象。画家力图使人物的丰富内心感情和美丽的外形达到巧妙的结合,达到神韵之境,从而使蒙娜丽莎的微笑具有一种神秘莫测的千古奇韵,那如梦似的妩媚微笑,被不少美术史家称为“神秘的微笑”。该画作旨在宣扬

A.人文主义

B.神秘主义

C.蒙昧主义

D.理性主义

真正的社会主义的争论家和文艺家在作品中表达了人类的美好的愿望,拯救社会的处方是无效的原因()

A、文学是美学中的一部分,美学有阶级性,文学也一样

B、他们看不到新的生产力的先锋队,看不到新的生产关系的形成

C、他们没有意识到具有改良社会环境能力的哪一个阶级

D、他们认为温和的改良,抽象的社会主义和泛爱的道德注意能是有产阶级放弃自身利益

人类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创造了各具特色的政治文明。

(在评价梭伦改革时)恩格斯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公民的权力和义务,是按照他们的地产的多寡来规定的,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制度遭到了新的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1)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2)《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体现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哪些特征?

恩格斯在评论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宪法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人所有制。国家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是按他们土地财产的多寡来规定的,有产阶级既开始获得了势力,于是旧的血缘亲族关系的集团就开始被排斥了,氏族制度又遭受新的失败。”这一论述说明

A.废除债务奴隶制奠定了民主制的社会基础

B.实行陶片放逐法为雅典民主化开辟了道路

C.按财产划分等级打破了贵族对政权的垄断

D.抽签选举公职人员保证了公民的民主权利

公元前7~前3世纪的古希腊和中国,都经历着划时代的变革,涌现出梭伦和商鞅等大批的改革家,面对不同的社会危机,他们在政治、经济等领域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探索,对各自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恩格斯在评价梭伦改革时说:“这样,在制度中便加入了一个全新的因素——私有财产……于是,随着有产阶级日益获得势力,旧的血缘亲属团体也就日益遭到排斥;氏族(贵族)制度遭到了失败。”

——马啸原《西方政治制度史》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尤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

——《汉书·食货志》

(1)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

(2)梭伦改革措施中的哪些内容体现了恩格斯的评价?

(3)材料二对商鞅变法的哪些措施给予了充分肯定?

(4)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对东西方文明的经济模式和政治体制的形成发展产生的不同影响。

材料一:“国会是资产阶级和地主控制的,因为按照宪法规定,必须有一定财产的人才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最高法院曾多次帮助美国资本家,宣布工人罢工为非法,残酷地镇压革命的工人。……这部宪法(1787年宪法)保障了美国有产阶级的利益,它可耻地保存奴隶制度,把种族歧视固定下来,使广大的劳动者失去了起码的政治和经济权利。它所宣布的‘自由’为的是种植主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巩固,实为剥削的自由”。

——摘自《世界近现代史》(高级中学课本)人民教育出版社1958年版上册

材料二:“美国宪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宪法所确立的主权在民、三权分立、共和制等原则,为美国在此后两百多年间由小变大、由弱变强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也为后来许多国家所效法。美国开国元勋们的初衷并非设计一个完美无缺的国家制度,他们当时关心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以挽救危机中的邦联。1787年宪法……因此带有一些明显缺陷。例如,在奴隶制问题上,虽然宪法明确阐明了主权在民原则,但在宪法批准后,只是拥有一定财产的白人男性才有选举权”。

——摘自《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选修Ⅱ)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

比较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个版本的教科书对美国政治制度所持态度有何不同,并根据所学知识分析出现态度不同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明清时期,江南地区兴起了一大批工商业市镇,如棉纺业发达的松江、制瓷业发达的景德镇、冶铁业发达的佛山、长江的商品转运码头汉口等地。至清嘉庆年间湖北汉口、河南朱仙镇、江西景德镇、广东佛山并称四大名镇。汉口的港口贸易运输业颇为发达,成为我国内河最大的港口,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夜明”的美誉,“居民填溢商贾辐辏,为楚中第一繁盛处”,颇能反映其繁盛。清乾隆年间,汉口更盛于世,仅“盐务一事,亦足甲于天下”。

——摘编自岳麓版高中新课程《历史》必修二等

材料二欧洲“中世纪模式”的城市形态是节制、封闭、内敛性的,19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城市形态则是爆炸式的扩张。这种模式是建立在资产阶级宣扬的“自由”基础之上,……人口的集中固然对有产阶级起了鼓舞的和促进发展的作用,但是它更促进了工人的发展。工人们开始感觉到自己是一个整体,是一个阶级;他们已经意识到,他们分散时虽然是软弱的,但联合在一起就是一种力量。这促进了他们和资产阶级的分离,促进了工人所特有的、也是在他们的生活条件下所应该有的那些见解和思想的形成。他们意识到了自己的受压迫的地位,他们开始在社会上和政治上发生影响和作用。大城市是工人运动的发源地:在这里,工人第一次开始考虑到自己的状况并为改变这种状况而斗争;在这里,第一次出现了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利益的对立;在这里,产生了工会、宪章主义和社会主义。

——摘编自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1845年)等

材料三美国在1790年第一次人口统计时,城市人口占全国的5%,只有两个大城市达到2万人口的标准:纽约3.3万人,费城2.85万人,第三大城市波士顿只有1.8万人。这比同期的西欧城市逊色许多(此时伦敦人口已经逼近百万)。但是到1860年-1900年,城市人口比例由19.8%上升到39.6%;城市数量也显著增加,人口10万以上的城市由9个增加到38个。1920年,美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51.2%。由此可见美国城市化速度的惊人。……但是城市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诸多严重的城市问题: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卫生状况恶化,污染严重,贫民窟大量出现,种族隔离与种族冲突,等等,使城市一时成为“风暴的中心”。1879年,纽约的贫民窟住宅为2.1万个,至1900年增加到4.3万个,容纳居民数量也达到150万,而其时整个纽约人口还不到400万。

——王旭《美国城市史》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时期我国城市的发展变化及其原因。

(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恩格斯著作撰写的历史背景。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9世纪美国城市迅猛发展的原因和美国贫民窟大量出现的原因。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是如何应对城市贫民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