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
随着现代化转型日益加快,中国逐渐变成了世界上生活节奏最紧张的国家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从紧张的节奏解脱出来,享受闲适。有学者表示,这种心理的变化轨迹正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体现了后工业时代的幸福导向型生活。随着这种观念的流行和它所催生的产业经济,未来人们会有更加丰富多彩的选择。
某地以城市主干道为中心得部分城区被辟为了供市民体验的休闲生活街区。然而,街区内外可谓冰火两重天。一方面,街区内骑自行车的人、步行的人、摆地摊的人,悠然自得;另一方面,在范围更广的周边路段,平常就不顺畅,再加上很多出行的私家车分流至此,拥堵状况可想而知。本来周末出门,很多时候是不得已的,有的是要加班,有的是趁周末去超市购物或带孩子短途旅游。。。。。。来车出来就是图个痛快,图个方便。现在速度确实降下来了,人们的心理恐慌只有更多的焦躁,还谈何享受生活呢?这种矛盾值得人深思。
事实上,要想让人们在某一种生活状态中得到享受,那首先得人们的自主选择,而只有依靠整体性的社会发展,人们才有充分的选择权。法国于1998年首倡“无车日”,那是法国人均GDP就已达到24000美元,每周工作时间更是少的让人羡慕的35小时。反观中国目前的情况,2014年人均GDP刚超过7000美元,相当多的劳动者为了体面的生活,连法定的带薪休假甚至双休都放弃了,此时就谈何休闲生活,未面过于奢侈了。
倡导休闲生活,要以现实为基础,尊重公众的选择权,尤其是避免给公众“添堵”。倡导要发挥作用,靠的是公众的自觉影响。如果不顾现实情况,未被人们的自主意愿,倡导休闲不仅无发落地生根,甚至会因为给公众“添堵”而招致反感。职能部门要做的更加精细,考虑更全面,让公众真正感受到好处、享受到便利,所倡导的休闲生活就会成为人们自然而然的选择。
材料2:
当下社会,一切都和速度直接挂钩:飞机当天往返,火车夕发朝至,教育要趁早,就业要抢先,毕业就买房,爱情变速配。新世纪以来社会变革加快,利益结构调整,人们的经济地位被重新洗牌,对未来前景的不确定,使很多人心浮气躁,这与转型期带来的阵痛密切相关。
以往,只要是名牌大学毕业,就不愁找不到称心的工作;现在,城市化进程的不平衡性导致大城市人口拥挤,选择“好”职业的难度加大,及时是名校硕士、博士,找到的工作也不一定合意。为了在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占得先机,大学生纷纷成为“考证族”。王某是一名法律系在读研究生,刚刚通过国家司法考试,拿到了法律职业资格证。研究生还没毕业,为什么现在就急着参加司法考试?王某说,有了证,马上就能在律师事务所实习,就业时就能抢先一步。
互联网时代,每天遇到海量信息,而面对各种诱惑,身处不断的比较中,很多人担心被时代落下、害怕被别人超越。赵某是某IT公司软件的工程师,最近刚跳槽到另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大学毕业不到五年,他已经换了3份工作。“房价涨,收入低,晋级慢,在网上看到别的公司待遇更好,就想通过不断跳槽寻找新机会。”赵某说。
大城市生活不易,但是房价就已经幼稚了很多人大辈子的财富,再加上高昂的教育费、医疗费等,一个人不拼命工作还真不行。某微博用户晒出一张照片:“山东某知名IT公司要求员工申请自愿放弃年休假,实行6×12小时工作制:每天工作12小时、每周工作6天,春节国情等长假期间也要随叫随到。”面对如此苛刻的要求,却有不少人积极响应。一位响应者说,“对我们年轻人而言,大学毕业后能前行多远,不仅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父辈的外部支援,自己又不使劲上位,很难再大城市站稳脚跟。”
美国发明家富兰克林说过:“时间就是生命,时间就是金钱。”这句话作为大工业时代的座右铭,影响了整个世界。快速、高效的观念深入人心,成为人们自觉不自觉的选择。现代社会物质条件的进步也加剧了人们的这种心理。电话不普及的时候,人们已经习惯了几天才收到一封信,但在手机随处可见的今天,几分钟内对方没有回短信,人们就会嫌慢;在自行车与有轨电车还是主要出行工具的时候,等半个小时的公交车不足为奇,但现在,出行越来越便捷,却连打车都还忍不住叮嘱司机开快点。互联网的出现更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速度更快,变化更多,时间的价值更宝贵。很多人习惯了24小时开机,习惯了半夜被人从梦中叫醒谈工作,习惯了长时期频繁加班。这种生活给现代人带来了物质回报的同时,也导致了精神的疲惫和身体的损害。某网站的调查显示,我国已成为全球工作时间最长的国家之一,人均劳动时间超过日本和韩国。一些白领虽然报酬较高,但白天夜里都要紧张工作,生活很不规律。
某互联网公司的一位员工说:“连夜加班,刚开始你也许无法适应,但时间久了你会觉得,如果周围人都在加班,你早走了就显得很特别。虽然没有强制加班的规定,但公司里许多人都在‘抛妻弃子’、挑灯奋斗。因为你不加班就比不过加班的人。”有人估算,我国每年因过劳去世的人多达60万,其中媒体人、科技工作者、互联网企业员工中死于过度疲劳的比例最高。
不停加班,带来了一系列健康问题,频繁跳槽、朝三暮四对心理的影响也不容小觑。比如,盲目跳槽的人在辞职过程中的无奈、重新选择时的焦虑,以及应聘新企业来回的奔波,都会极大的影响个人情绪。尤其是跨地区跳槽,从一个熟悉的环境到一个陌生的环境,前景的不确定性会给人带来更大的心理压力。
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很多方面不能跟发达国家比,确实需要加快发展、早日富强,而且在中国推进市场化的进程中,人民群众有改善生活的强烈需求,这是中国社会保持较快发展的内在动力,处于这样的历史阶段,想要控制发展速度并不容易。因此,根本的解决之道不在于刻意放缓发展节奏,而在于防范快速发展过程中容易出现的失衡。政府要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创造更畅通更多元的发展通道,减轻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压力。同时,个人也要积极调整心态,特别是年轻人初涉职场,要学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节奏和平衡点,留出空间去调整身心状态,审视事业的计划和目标,体会人生的意义。
材料3: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度假方式上,开始追求一种闲适的节奏;或是在家陪陪家人、或是在家陪陪家人、或在田园放松心灵、或做点无用的事.......这正是社会更加成熟自信、文明进步的一种表现。
在黄金周假期前两天,A市市民汪先生因担心人满为患,取消了长途出游的安排。当换种度假方式时,他很快便开始享受这种新的节奏了。汪先生携妻儿来到郊区的一个水库,在青山绿水间垂钓。中午就地野餐,傍晚则将一天的收获带回家做成美味的鱼汤。汪先生告诉记者说:“尽管只钓到七八条小鱼,但一家人在一起的亲近感让我觉得幸福不过如此,这种生活正是我向往的。”28岁的胡女士则在黄金周期间选择宅在家里做家务、看书、喝茶.......她说:“刚工作时遇到假期不是在各家亲戚间奔波,就是在人山人海的景点抢镜头,不然就觉得虚度了。现在我宁愿做什么事都无需紧赶慢赶,享受悠闲的生活。最好的景致就在自己心里。”
A市位于我国西部地区,具有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是一座以旅游立市的小型城市。近年来,该市以休闲生活为旅游新卖点,提出“在这里正大光明地浪费光阴”“没有任何一件事情是必须做的,只需随心住下,随性闲游!”等旅游消费主张来吸引游客,受到游客们的青睐。
2016年,A市新市长上任后,经过调查研究,系统提出了“打造休闲生活旅游城市,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感”的构想,重点围绕本地旅游资源,加强规划建设,将现代化理念与传统生活方式相结合,进一步打造“四季如春、休闲养生”的旅游生活城市,使旅客和本地市区在这里不仅可以享受现代化带来的各种便利,更可以过上一种健康闲适的幸福生活。这一构想的提出得到了市民的支持。
材料4:
近年来,泰山景区注重泰山主体文化的重现,以文化体验为主的观光游发展迅猛,游客总量逐年攀升。在游客量保持较高水平的同事,如何解决好均衡游客分布、延产业链条、让游客留下来的问题,实现从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的转型,成为泰山景区发展的一项重点。
为了营造最具中国特色的国际慢域,打造闲适从容的理想栖居,泰山景区规划建设泰山慢谷,打造景区东西两翼“慢生活”区,调整泰山景区旅游发展供给侧,希望通过引入慢域文化探秘泰山亲切、闲适的另一面,以平安长寿、健康养生、闲适宜居、泰山文化为四大特色,建成国际慢域。未来,泰山慢谷的建设将有效疏解泰山人流,吸引更多客源,增加旅客停留时间,从而带动消费,促进经济腾飞。
泰山景区无论是区位条件,还是自然资源,文化资源,都有利于建设国际慢域。根据初步规划,泰山慢谷面积为62.37平方公里,包括大津口乡下辖的9个行政村和天烛峰,玉泉寺两个景区,区位条件得天独厚。天烛峰和玉泉寺两个景区的开发已经成熟,能迅速融入泰山慢谷的建设中。大津口乡位于泰山东部,交通便利,乡政府驻地距离铁泰山站12公里。乡里有两条主要道路,连接全乡大部分村落。乡内河流大多为自然河流,村落建筑基本都沿河流分布。大津口乡共计1.5万余人民风淳朴,居民仍然保持有机餐饮的习惯,人口规模和生活方式都适合建设慢域。大津口乡还是山东省“乡村记忆工程。”试点乡镇,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优越的宜居环境,以及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丰厚的人文历史。
泰山慢谷的总体定位是以壮美山川、、深谷秀水、古树茶园、石筑原乡为生态基底,以慢生态、慢出行、慢生活、慢产业、慢服务、慢协作为营造方式,将国际慢城理念与泰山文化自然双遗产深度融合,突出泰山独有的生态特色、文化特色,打造集养生、休闲、度假、体验等中高端旅游产品于一体的国际慢城。
泰山慢谷力推自身独有的特色,包括全时旅游、标志产品等。结合四季特色,推出四季慢运动、四季慢生活、春赏花采茶、夏耕读研学、秋登高采摘,冬养生滑雪,同时开发系列标志土特产、吉祥物、工艺品等。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1.2008年夏天,上海一篇满分的高考作文《他们》引起了广泛的热议,专家称这是上海近年来高考中难得一见的佳作。
      在城市的尽头,没有繁华的街市,闪亮的霓虹;在城市的尽头,只有破旧的棚户区,有饱经生活风霜的生命;在城市的尽头,有他们这样一群人。
      让我怎样称呼他们?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农民子弟?亦或是农民工二代?不,我不想用这些冰冷的名字称呼他们,我多想叫着他们带着泥土气息的乳名,拉着他们的小手,走近他们的生活……
      他们从小生长在故乡的青山绿水中,纯洁的灵魂在田野里抽穗拔节。在山野的风中,他们奔跑着,憧憬着。风从田野中吹过,吹进了城市,为了生计,为了未来,他们跟从父母来到了城市,在城市的尽头扎下了根。于是习惯了青山绿水的双眸第一次触碰到了高楼大厦、车水马龙。他们不知道怎样穿过六车道的马路,小小的手指怎么也数不清写字楼的层数。繁华的现代文明不曾给他们带来任何快乐,这一次,却在心上烙下了深深的痕迹。
      他们背起书包,小心翼翼地融入城市的生活。可是却在“城市人”异样的眼光中,第一次明白了户口与暂住证的区别。他们都是父母心头的宝啊!却过早地承担了不属于这个年龄的负担。
      放学回家,他们做好简单的晚饭,父母还在工地或菜场上劳作;午夜醒来,泪眼中城里的星空没有家乡的明亮;悄悄许愿,希望明天他们的打工子弟小学不会因交不出电费而被查封……
      然而,在他们日益长高的身体上,我看到了他们的成长。记得一位记者问一个打工子弟学校的孩子,学成后是否会回到家乡时,小姑娘毫不犹豫地说:当然,一定回去!那一刻,我差点落下泪来,为他们的成长。
      记得那年春晚他们稚气的宣言:“我们的学校很小,但我们的成绩不差”“我们不和城里的孩子比爸爸”“北京的2008,也是我们的2008!”他们逐渐成熟,告别昨天的羞怯,开始迎接新的一天。
      虽然,他们还在为不多的学费而苦恼;虽然,学校还是交不上水电费;虽然,还有好多体制还不够完善……虽然有好多个“虽然”,但是,只有一个“但是”就足够了,已经有好多视线转向他们,他们正在茁壮地成长。
      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照亮了城市的尽头,照亮了他们的生活。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2.11岁的湖北小姑娘兰兰几年前跟着打工的父母,在沿海某城市打工子弟学校读书。因为交不起借读费,再加上公办学校学位满了,兰兰一直无法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无奈之下,今年春天父母又让她回到老家上学。兰兰又从流动人口子女变成了留守儿童,过起了跟父母“分居”的日子。来自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最新数据统计表明,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民工总数已达到2.1亿人。数以千万计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相关数据显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是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堪称和平时期人类规模最大的人口流动,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也随之凸显。一方面,农民工子女受户籍制度限制,难以享受到和城里孩子同等的教育资源;另一方面,由于农民工子女在城市受教育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充分落实,仍存在很多障碍,相当一部分农民工把子女留在农村,形成了大规模的留守儿童群体。我国是一个典型的城乡二元结构社会,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入城市,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难题已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3.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流动人口出现“家庭化”趋势。据公安部等相关部门的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市总人口数量已经突破1700万,其中流动人口超过510万,约占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另据北京市教委统计,截至2006年暑假前,全市流动人口中适龄儿童少年共计36万余人。
      在这个大背景下,一批民办打工子弟学校应运而生。靠着低廉的收费、简单的入学手续、地处农民工聚集地等优势,打工子弟学校日益增多。然而,校舍、交通、食品卫生等安全隐患,使其成为有关部门取缔的对象。
      对于城市流动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国家已经确立了“以流入地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原则,但目前仍然有相当数量的流动儿童因各种原因难以进入公办学校,而是选择到打工子弟学校就读。在经历多次“取缔风暴”之后,打工子弟学校的数量依然呈攀升趋势。
      打工子弟学校的强大生命力源自“市场的需求”。日前,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针对北京6所打工子弟学校的100名学生和68名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有76%的被调查学生表示“喜欢打工子弟学校”,受调查的家庭中有79.7%是夫妻双方在外地打工,67.2%因家中无人照顾和43.3%担心孩子得不到良好教育的父母,选择把孩子带到城市接受教育。
      几乎所有受访家长都希望“把孩子送到公办学校就读”,但问起如果打工子弟学校被取消,父母将如何安置孩子时,超过50%的人表示会将孩子送回老家上学。为何家长放弃送孩子进入公办学校就读呢?为什么不选公办学校?
      北京农家女文化发展中心调查发现,有67.7%的人因“公办学校不招收外地进京人员子女”和“孩子在公办学校受歧视”而被迫选择放弃送孩子到公办学校就读。
      “这个答案似乎与国家政策不一致,却是真实情况。”“打工妹之家”干事焦方凤长期负责流动儿童教育项目,据她了解,公立学校限于校舍面积、教师数量等问题,首先要保证本地学生能够享受到教育资源,于是设立了一系列“门槛”控制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的入学数量,如“入学资格考试”中语文、数学要达到90分以上,家长要出具“五证”——户口本、暂住证、务工证明、居住证明、户籍所在地无监护人的证明,以及成为潜规则的“赞助费”……很多家庭无法负担这些社会成本,送孩子进入公立学校就读便成为一种奢望。
    4.据广州市教育局统计,共有四十多万外来工子女在广州市各类中小学接受义务教育。国家政策支持鼓励城市将外来工子女逐步吸纳进公办学校,但是目前政策落实还不能一步到位,需要分阶段推进。根据广州市相关规定,目前外来工子女在广州农村入学免借读费,在广州城市入读义务教育需缴纳500元/月的借读费。广州市教育局最新统计,截至2007年年底,共有43.025万外来工子女在广州市各类中小学接受小学和初中教育,其中近30万分布在各类民办学校,只有约1/3在公办学校就读。如果将这30万学生“消化”掉,至少还需要新建几百所公办学校,学校用地、师资等都成问题,决定了这是一项需要逐步推进的工程。
      5.目前我国城市流动儿童少年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来接受教育:一部分在公办中小学借读是流动儿童少年就学的主要形式。流入地学校参照当地政府拨款作为收费标准,吸收流动儿童少年自发借读。学校安排儿童少年插班学习或单独编班。全国大约有70%的流动儿童少年在流入地的公办中小学借读,他们和城市里的孩子们一样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如杭州市区流动儿童少年有66%在公办学校插班就读。但即使这些流动儿童能在城里的公办学校上学,他们也只能属于借读生,所接受的来自学校和教师的关心与本地孩子仍然有所区别。
      另有一部分流动儿童少年在民办、私立学校就学。在南方一些市场经济比较发达的城市,流动人口多以经商为职业,有些人一旦有了一定的经济实力,他们希望子女能够在符合国家办学标准的民办或私立学校就学,所以这些地区专门招收流动儿童少年的私立学校发展得较快。
      还有一部分流动儿童少年就读于流动人口子女学校。由于在城市正规学校借读需要缴纳昂贵的教育费用,所以大部分流动儿童就读于这类学校。这些学校数量多,发展快,就读这些学校主要原因是其收费低廉,上海有三十多万流动儿童少年在由外来人员举办的五百多所简易学校中学习。
      城市流动人口子女与同龄城市儿童相比,受教育的权利是不平等的。受教育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也是公民享受其他文化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一个人没有受教育的机会,无法上学,他就丧失了受教育权;如果缺乏教育的物质保障或法律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也可能落空。这两个基本要素都是不可或缺的。流动人口子女也是我国的公民,也应享有和当地人一样无条件受教育的权利。因此教育平等权利问题成为当前我国教育领域内存在的焦点问题,特别是城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权利的不平等问题越来越成为人们研究的热点问题。这个问题直接关系到教育领域的正义和公正,关系到社会的和谐、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全社会都应对他们的教育问题给予高度的关心和重视。实施全民教育,推进教育权利平等,是当前中国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目标。
      教育平等权是种种平等权的一种,它的价值根基是人格尊严,反对任何在教育方面的歧视性对待,这首先就包括教育内容方面的平等;其次是机会均等;再次是享受国家提供的平等的教育设施。长期以来,教育投入比例失衡,高等教育的投入高于中等教育;城市人口虽大大少于农村,城市教育投入却高于农村,教育资源也较丰富。
      6.随着流动人口的出现,许多城市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也大规模地出现。从学校内部管理的情况来看,流动人口子女学校中有一定规模的学校已有一定的管理规范化趋势。市场竞争,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生家长的要求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加强师资管理、教学管理的动力,并有可能促进其管理进一步规范化。但是流动人口子女学校发展中仍然存在着一些情况:学校的师资来源是流出地的教师,教师工作量大,任务重,待遇偏低,因此教师队伍的稳定性较差,为流动人口子女所提供的义务教育水平往往不高。有些学校甚至不具备办学资质,有些教师文化程度低,无教师资格证书。如有个小学教师本人只有小学二年级文化水平,而让他教小学一年级。如此情况难以保证流动人口子女教学质量。这些学校大部分条件相当简陋,教室采光、通风不好,有些甚至是仓库、公房等。教室面积、课桌椅等不合要求,厕所、饮用水、饮食卫生存在隐患,不少学校操场、体育设施都缺乏,影响学生德智体美的全面发展。教材采用
    查看答案
  • 1.某市居民对几年前的一场暴雨记忆犹新。那天是周六,市民们入网后舱的周末一样逛街、聚会、休闲。张艺谋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这天举行,大批倒票的“黄牛”憋足了劲要大赚一笔。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所有在外面的人狼狈不堪。那天下午16时左右,天空突然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瓢泼大雨,不到两个小时的降雨让全市交通陷入瘫痪,立交桥下积水深达2米,公交车、小汽车变成了船。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过。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的现象至今仍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以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连“健康”都算不上。
      截至2009年4月,中央的4万亿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30多万亿元的投资。从4万亿到30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资60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中小企业和农业,其中20亿元用于高铁的征地拆迁。某省拨付9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某省组织了3300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和千亿惠民工程。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这位长期研究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说,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八个方面的市政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城市公用事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初期,讲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讲得比较多的是改善投资环境。路桥、通讯、水、电、气、热等设施有了,投资者就愿意去投资,没有就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市政公用事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基础的作用。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并管理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引导人们自觉爱护、维护这些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对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在1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的比例在2%以上。某专家指出,因为城市道路、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在目前的投资规模基础上,投资扩大1倍,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也很难说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处在迅速上升阶段,公用事业的资金缺口仅仅依靠政府单一的财政投入显然难以填上,公用事业的供给严重滞后社会的需求,成为经济起飞的瓶颈。因此,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市市政投融资机制。这要求进一步放开市场,积极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的市场化改革。现在全国有五亿多城市人口,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9亿多,这对城市公用事业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投资者来讲,也是个巨大的投资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摸索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道路,一些吃皇粮的城市公共事业单位开始断奶,2002年12月,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在市政公用事业逐渐放开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据南方某省统计,城市公交40%的产权,城市供水50%的产权,城市燃气80%的产权,已经转让给民营资本或外国资本。
      从2002年开始,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型外资水务集团开始进入中国,以巨资收购水厂。这些跨国公司的收购举动一度让国人困惑不已。例如2002年5月,为例雅水务集团斥资近20亿获得S市自来水工资50%的股权,经营期限50年,而转让评估价为7.6亿元,威立雅的报价超过评估价近两倍。2007年8月,Y市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中法水务集团以8.95亿元中标,报价为资产价值的5倍左右。外资这种溢价收购手段,让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兴奋不已。然而,国内水厂真的这么值钱吗?有学者指出,外资这样的溢价收购意味着将来要成倍地赚回去,负担最终会不同程度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出现。2008年1月,某市300多辆公交车停运,致使全市70多玩市民出行困难。造成停运的原意在于公交民营化运转不良。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原建设部文件出台后,很多地方政府就开始卖水厂,要门是跟外资合作,要么干脆一卖了之。他认为,公交线路、水厂卖出去,本身没有错,但基础分析巩固中欧没有做透,只想到有人买,政府还能有些收徒,卖完后却没有人管,这样一来损失的是国家,伤害的是消费者。很多地方在打开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大门之前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这位人士说,特许经营,就是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经营的权利,政府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国外开展这类经营一般先要立法,而我国则跳过了这样的程序,而且政策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能力都不配套。公用事业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没有效益的,这就不能打包全卖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来。不能都交给社会资本经营,更不能放任其赚钱,不对其进行管理。
      3.2009年7月31日,L市举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参会的18名听证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价调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价”。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有网站展开了“如何看待L市水价上涨”的调查,超过80%的网友投出了反对票。8月4日,L市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消息,邀请网民参加一场“关于供水价格改革调整”的座谈会。会上,L市发改委拿出了2套水价调整方案,但无论是哪一套,基本水价的上涨幅度都超过了40%,这让很多人感到接受不了。有的市民说:“L市不缺水,为什么还要涨这么高?6年不调价不代表可以随时上调40%。”
      记者进行了统计,实际到会的网民代表59人,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讨论中,39人发言。其中9人鲜明地反对涨价。与网民调查超过80%反对水价上涨形成发差的是,现场有16人明确表示赞成有条件地调整水价。反对涨价的主要理由,一是认为L市不缺水,没有涨价的必要;二是认为水务集团的账目不够透明。L市水务集团负责人建议政府以后建立新的价格监审机制。他说,一些用水大户会由于水价上涨减少水的用量。那么这一次水价上涨会如何影响居民生活呢?
      记者来到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访问了74岁的卢奶奶和她的老伴儿。
      记者:“卢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对少水?”
      卢:“用4吨、3吨。”
      记者:“几口人?”
      卢:“5口人”
      在卢家,记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诉记者这都是用来存水的,存下来的水要用来冲厕所、拖地、浇花,为了节约水,家里还特别改造了抽水马桶的开关。卢奶奶和老伴儿加起来每月有2000元多一点的退休工资,但是由于儿子、媳妇没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人主要靠这2000多元,税费每月9块多钱。
      记者:“要是以后每月花个12/13块钱水费,承受得了吗?”
      卢:“俺俩仔细着呢,俺俩可在乎。”
      居委会的肖大姐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这样节约用水的。水费涨一点也许还行,就怕连环涨价。
      在L市另一家用水大户企业,记者了解到,他们已经在近几年对设备进行了节水改造,凡是工业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使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7%左右。
      尽管L市的谁家还没有上调,但从企业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经都在精打细算省着用水。这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什么1995年L市每天要用50万吨水,而现在城市扩大了,经济发展了,每天用水量却反而下降到30多万吨。
      在这次L市水价上涨的文件中,有一组数字很触目惊心:L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属于极度贫水区。L市水文部门负责人说:“附近两个水库的水,基本上不算L市的水权,属于过境水,是上游的水资源。即使是流经L市的几条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的L河的水面比较宽,实际上因为橡塑坝把水蓄起来了,真正来水,就是坝体上面流的那一点点水,那才是真正的来水。”
      4.2006年12月起,Q市市区综合水价调整,污水处理费由5元/吨上调为8元/吨,居民水价格1.3元/吨上调为1.55元/吨,特种行业用水由21元/吨上调为28元/吨。很多人认为Q市地处南方,降雨量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Q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王先生说,Q市处于水资源紧张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5年为1330立方米,其中沿海县市低于730立方米,属“贫水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但Q市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此外,Q市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山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水资源较少。Q市降雨量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年径流量约60%-80%集中在4-9月份,特别是梅雨和台风雨,时间段,数量大,极易产生洪水。由于现有蓄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偏低,弃水现象严重。这种水资源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造成水资源年内供需不平衡。此外,入海损失严重。天然来水量丰富的晋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没耕地、移民等客观原因,无法兴建大、中型水库,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奔腾入海,损失的水量约占全市水资源总理的30%。
     
    查看答案
  • 注意事项
    请编辑此处
    给定材料
    材料1:
    4月21日出炉的2014国民阅读调查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77本,远低于韩国11本,法国20本,日本40本,以色列64本;人均每天读书13.43分钟。
    “哪有时间读书啊?”提起读书,北京一位在某国企工作的陈女士如梦方醒,“好长时间没读书了。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忙家务忙孩子,有点时间基本就是用手机刷刷微博,聊聊微信,看看新闻,玩玩游戏。”“没有时间”似乎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真的就留不下一点时间给读书?时间都去哪儿了?
    “没有时间”似乎是很多人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正常的工作生活,真的就留不下一点时间给读书?时间都去哪儿了?
    而对很多人来说,一天上网的时间远不止50分钟。“每天有四五个小时泡在网上,也不知道在网上干嘛了,四处逛逛,随便刷刷,时间就过去了。”在北京一家机关工作的张兰说。
    对于在某民企工作的孙小姐来说,没有时间是一个原因,“主要是没心情”,“阅读需要静下心来慢慢享受,可是想想没完没了的工作,哪有一点点读书的闲情逸致?”
      “没有时间只是个借口吧,主要还是没兴趣,每天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太多了,有空也只想上上网娱乐一下。”“80后”白领王丽的说法也许更能代表大多数人的心声。浮躁的社会,生活的压力,让读书已经慢慢淡出了很多人的精神生活领域。
    材料2:
    “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莫过于我们坐在一起,你却在玩手机”,这句网络流传的调侃,已不仅表现在老人和孩子之间,还表现在夫妻、亲朋之间;不仅表现在一个家庭的聚会上,还表现在领导与群众的见面中;不仅表现在开心娱乐的场所,还表现在严肃正式的场合。在拨号点击之间,地球村的距离被拉近到方寸之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却被疏远到南北两极。
    材料3:
    郑雅安是某时尚公司总裁。看纸质书觉得字号太小,习惯性的双手一拉,才发现看的是纸质图书,人们说这是不爱阅读的表现,事实上这是一个悖论。以手机、平板为主的数字阅读正在改变郑雅安的阅读习惯。如今,网络阅读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家铁凝说:从常规的“纸面”到数字化丰富多彩的“界面”,人们需要重新定义阅读的定义。
    材料4:
    随着手机的普及,可以说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手机,无论是吃饭、上课、走路还是聊天,手机已经成了我们的亲密伴侣,一刻都难离。网上有则笑话讲的是,一位老师上课看到学生玩手机说道:“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上课发短信,有谁会对着自己的裤裆傻笑。”虽是一则笑话,却反映出了当今一个普遍现象,大学课堂上学生玩手机日益猖獗,这些学生被称为“上课低头族”。
    老师:手机成打不退的“第三者”
    如今手机是学生必备装备之一,而且学生对它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甚至24小时不离身。有老师反映,以前课堂上学生交头接耳,如今课堂安静了,学生都低着头玩手机。上课时,为将学生从手机上拉回来,老师各出奇招,有的失败了有的暂时占了上风。
    山东理工大学机械工程学院团总支书记高坤告诉记者,之前学院实行了一项措施,在讲桌上设立一个专门盛放手机的筐,上课前学生自动将手机放在筐内,下课后再取回手机。刚开始,通过辅导员的动员,学生都执行得不错,老师也明显感觉到学生开始认真听讲了,课堂效果有了明显提升。俗话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不久各种拒绝交出手机的借口层出不穷,有的说手机放宿舍了、手机坏了、丢了的,甚至有的学生买了70多元的小手机交上,上课照样玩自己的手机。最终,上课交出手机的行动就这样夭折了。
    对此,高坤告诉记者,收手机治标不治本,而且实施的范围也有限,本学院学生的课堂可以,而多个学院一起上课的大课堂实施起来就有难度,而且也会带来安全问题,容易造成手机拿错或丢失。
    学生:仅为修学分,基础课上普遍玩手机
    其实并非所有课上的学生都在玩手机。今年上大三的卢宪鹏告诉记者,专业课上学生玩手机的明显少很多,甚至没有。因为专业课堂上学生数量少,老师与学生的互动性强,而且课程难度较大,一个知识点跟不上就容易出现后面内容听不懂的情况。玩手机较普遍的课程是马哲、毛概、高数、英语等基础课程。这类课程有个共同的特点,上课人数多、课堂互动少、知识点死记硬背就能通过考试。
    对付“课堂低头族” 高校出奇招
      日前,在河南洛阳理工学院工程管理系的教室第一排,一块数尺见方的布上有几十个小口袋,上面标着数字。“这是手机收纳袋,数字是学生的学号,每个学生对应一个。”辅导员李喜荣说,“有了手机收纳袋,上课基本上不用点名了,学生出勤率明显提升。”
      “去年,我在网上看到有高校课前将学生手机统一收集、课后归还,觉得主意不错,就把"任务"布置给系里6个班级。没想到今年一开学,学生们就从网上买来手机收纳袋,课前将手机或静音或关机后放入收纳袋,课后取回。”李喜荣说。
    日前,河南省登封市第一高级中学老师在升旗仪式上,当着3000名师生的面销毁了21部手机。学校也明文规定禁止学生使用手机,一经查处,责令学生本人当众或没收后学校集中销毁。此举引发了社会热议。随后,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通过民意中国网和益派调查,对1549人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46.7%的受访者支持中小学禁止学生用手机,27.2%的受访者不支持,26.1%的受访者表示不好说。对于学校手机管理方法,受访者最支持的是上课期间统一管理(59.3%)和使用宣传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合理使用(58.8%),仅7.6%的受访者支持学校没收学生手机。也有老师在校门口强制没收学生手机引发一系列的伤人事件等等。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手机功能越来越丰富多彩,资费越来越便宜,手机的普及推广必将影响着越来越多的中学生使用手机上网,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已经不把手机当成与人通讯的工具,而是当作与电脑一样的工具:上网、聊QQ、玩游戏、视频、下载、发短信……据了解,目前中小学生现在用手机已经成为了普遍现象,相关数据显示2013年开始城市中小学生的手机使用率达到了85%。现在是开学季,记者先是走访了西安各大手机卖场,导购员告诉记者每年的开学季也是手机卖场的旺季,除了大学生之外大部分是家长给中小学生买手机,中小学生佩带手机已经成为市场潮流。记者现场采访了正在带孩子看手机的张女士,张女士说儿子开学就上四年级了,因为同学大部分都有手机,甚至价格昂贵,儿子看同学都有手机自己也想拥有一部。可在卖场看了半天张女士也不知道应该给孩子买什么手机?因为不久前她在电视上看到手机辐射比较大,孩子正在长身体阶段,这么早用手机会不会对孩子的身体产生影响。
      “如果手机没电了,会心神不宁,怕漏掉客户重要的电话,也会觉得没意思了,手里没有玩儿的工具了。”小方是在香港中环写字楼里上班的白领,同时也是个典型的手机“低头族”。伴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增多,原本作为沟通工具的手机,在人们日常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发生着深刻变化。有人说:“低头族”的出现,是科学发明改变了人的生活方式和人际关系,疏远了亲情,增加了街头危机。
    在地铁,在车站、十字路口、酒店大堂和写字楼等公共场所,随时都能看到捧着手机、目不转睛的“低头族”。
    香港研究协会调查发现,53%的受访用户每日查看手机超过3小时,可能已患上“无手机恐惧症”,近半数甚至如厕时也机不离手,26%的人每小时低头玩手机超过10次,11%的人甚至频密到平均3分钟就查看一次手机。
    市民吴先生抱怨说,每到周末,一家三代人在酒楼小聚或饮茶,原是家人叙亲情的机会。但如今孙辈都是“低头族”,甚至连3岁小孩子也学会在iPad上指指点点,旁若无人地玩游戏,真是气煞人也。
      据香港《大公报》报道,“同桌食饭,各自玩手机”,港人低头沉迷手机渐成社会病态。香港民建联四五月间透过问卷访问501名18岁至35岁本地青少年。结果发现,仅8.38%的人与家人相处时会倾谈,有人即使偶然交谈,也只用一些简短的话如“OK”、“好的”等,而大部分时间都专注在手中的电子设备上。
    香港研究协会总干事麦燕薇担心,倘以手机代替面对面对话方式,社会人际关系与沟通模式势必受到冲击,人与人之间关系更趋于疏远。
    智能手机的功能异常丰富,原本应该是睡觉的时间,但很多人可能玩兴正浓,还在不停地刷微博、微信聊天、手机QQ等网络活动,打乱了正常的生活规律,导致第二天精神萎靡。有研究显示在床上使用1个多小时手机等会发光的电子产品,会阻碍人体生成褪黑素,生理周期将受到影响,并使睡眠处于浅状态。人体生物钟长期被打乱,则会影响新陈代谢、情绪、免疫力,导致疾病多发。
    专家介绍,手机会让人陷入一种持续的“多任务”状态,长此以往甚至会让人们患上类似“注意力障碍”的心理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人的注意力受到了严重的影响,思维不断被打断,这大大削减了思考的能力,让思维变得更难以深入。此外,过度关注手机还会让人处于应激状态。外间的一切变化,随时可以接收得到,让人难以安定。“即使是在休假的时间里,也与手机形影相伴,让自己的行踪时刻掌握在每一个想与你联络的人手里。其实这样做并不能得到真正的休息。
    某高中学生何沛告诉记者,她的同学中,已经有不少人配了手机,班里其他没有手机的同学大多也想配。她也想拥有一部智能手机,主要是为了方便联系老师、家长和同学,方便查阅资料。
    “现在学生的自尊心很强,如果别人有手机而自己没有,就会感觉out了。”河南濮阳市华龙第一中学学校办公室主任张海泽告诉记者,在这种情况下,没有手机的孩子就会向父母提出买手机的要求。然而,不少学生用手机是在打游戏、看小说。
    在高级语文老师徐淳看来,手机是把双刃剑。一
    查看答案
  • 1.某市居民对几年前的一场暴雨记忆犹新。那天是周六,市民们入网后舱的周末一样逛街、聚会、休闲。张艺谋大片《十面埋伏》的首映式正在这天举行,大批倒票的“黄牛”憋足了劲要大赚一笔。然而,突如其来的一场暴雨让所有在外面的人狼狈不堪。那天下午16时左右,天空突然电闪雷鸣,顷刻之间降下瓢泼大雨,不到两个小时的降雨让全市交通陷入瘫痪,立交桥下积水深达2米,公交车、小汽车变成了船。类似的事件,在全国很多城市都曾出现过。市政建设与城市改造不同步的现象至今仍然是个不小的问题。有专家表示,以应有功能来衡量,我国大多数城市的市政公用事业连“健康”都算不上。
      截至2009年4月,中央的4万亿投资已经带动了地方30多万亿元的投资。从4万亿到30多万亿,这些保经济增长的投资都流向了哪些领域?资料显示,铁路、公路、航空、能源等基础设施以及医改、住房保障等民生工程都是投资的主要流向。例如某市新增投资60亿元,主要用于轨道交通、中小企业和农业,其中20亿元用于高铁的征地拆迁。某省拨付90亿元资金,主要用于保障性住房、农村民生和基础设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某省组织了3300亿元投资,主要投向千亿基础网络工程、千亿产业提升工程和千亿惠民工程。其中惠民工程主要指配备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基本服务设施。但有专家指出,各地似乎都缺少了对城市公用事业的关注,而中国仍处在市政设施相对不足且市政设施需求迅速增长的阶段。尽管投资中有用于城市公用事业的部分,但比例很小、规模不大,尚不足以体现城市公用事业对经济增长的重要拉动作用。这位长期研究城市公用事业的专家说,城市公用事业具有先导性、基础性、公益性,需要得到更多的关注。市政公用事业包括城市供水、集中供热、垃圾处理、市政道桥、公共交通、园林绿化、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八个方面的市政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设施中,城市公用事业是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一环。改革开放初期,讲招商引资、发展经济,讲得比较多的是改善投资环境。路桥、通讯、水、电、气、热等设施有了,投资者就愿意去投资,没有就没有人愿意去投资。市政公用事业对经济发展具有先导、基础的作用。作为城市社会经济活动载体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建设并管理好城市市政公用设施,引导人们自觉爱护、维护这些设施,对促进城市经济稳定健康发展,对城市功能、质量的提高和城市现代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2.据统计,目前全国的城市市政设施固定资产投资在1万亿元左右,占全国GDP的比例在2%以上。某专家指出,因为城市道路、供水、燃气、污水处理和垃圾处理等建设任务仍然艰巨,在目前的投资规模基础上,投资扩大1倍,达到2万亿元的规模,也很难说就能完全解决问题。我国城市化进程仍处在迅速上升阶段,公用事业的资金缺口仅仅依靠政府单一的财政投入显然难以填上,公用事业的供给严重滞后社会的需求,成为经济起飞的瓶颈。因此,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多渠道、多元化的城市市政投融资机制。这要求进一步放开市场,积极推进城市公用设施的市场化改革。现在全国有五亿多城市人口,在未来的20年时间里,全国城市人口将达到9亿多,这对城市公用事业将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对投资者来讲,也是个巨大的投资市场。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摸索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的道路,一些吃皇粮的城市公共事业单位开始断奶,2002年12月,原建设部颁布《关于加快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的意见》,鼓励社会资金、外国资本参与市政公用设施建设。在市政公用事业逐渐放开的过程中,已经有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进入。据南方某省统计,城市公交40%的产权,城市供水50%的产权,城市燃气80%的产权,已经转让给民营资本或外国资本。
      从2002年开始,一些世界知名的大型外资水务集团开始进入中国,以巨资收购水厂。这些跨国公司的收购举动一度让国人困惑不已。例如2002年5月,为例雅水务集团斥资近20亿获得S市自来水工资50%的股权,经营期限50年,而转让评估价为7.6亿元,威立雅的报价超过评估价近两倍。2007年8月,Y市自来水股权转让项目招标,中法水务集团以8.95亿元中标,报价为资产价值的5倍左右。外资这种溢价收购手段,让国内很多地方政府兴奋不已。然而,国内水厂真的这么值钱吗?有学者指出,外资这样的溢价收购意味着将来要成倍地赚回去,负担最终会不同程度转嫁到老百姓身上。
      随着市政公用事业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开始出现。2008年1月,某市300多辆公交车停运,致使全市70多玩市民出行困难。造成停运的原意在于公交民营化运转不良。一位业内人士指出,在原建设部文件出台后,很多地方政府就开始卖水厂,要门是跟外资合作,要么干脆一卖了之。他认为,公交线路、水厂卖出去,本身没有错,但基础分析巩固中欧没有做透,只想到有人买,政府还能有些收徒,卖完后却没有人管,这样一来损失的是国家,伤害的是消费者。很多地方在打开市政公用设施投资大门之前并没有做好充分准备。这位人士说,特许经营,就是在市政公用行业中,由政府授予企业在一定时间和范围内对某项市政公用产品或服务进行经营的权利,政府通过合同协议或其他方式,明确政府与获得特许权企业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国外开展这类经营一般先要立法,而我国则跳过了这样的程序,而且政策法规、标准、管理措施、管理能力都不配套。公用事业中有一部分注定是没有效益的,这就不能打包全卖出去,而需要政府投入才能搞起来。不能都交给社会资本经营,更不能放任其赚钱,不对其进行管理。
      3.2009年7月31日,L市举行“城市供水价格改革调整听证会”,参会的18名听证代表中,17名代表同意水价调整,只有1人提出“最好不要提价”。消息一出,社会哗然。有网站展开了“如何看待L市水价上涨”的调查,超过80%的网友投出了反对票。8月4日,L市通过政府网站发布消息,邀请网民参加一场“关于供水价格改革调整”的座谈会。会上,L市发改委拿出了2套水价调整方案,但无论是哪一套,基本水价的上涨幅度都超过了40%,这让很多人感到接受不了。有的市民说:“L市不缺水,为什么还要涨这么高?6年不调价不代表可以随时上调40%。”
      记者进行了统计,实际到会的网民代表59人,在长达3个多小时的讨论中,39人发言。其中9人鲜明地反对涨价。与网民调查超过80%反对水价上涨形成发差的是,现场有16人明确表示赞成有条件地调整水价。反对涨价的主要理由,一是认为L市不缺水,没有涨价的必要;二是认为水务集团的账目不够透明。L市水务集团负责人建议政府以后建立新的价格监审机制。他说,一些用水大户会由于水价上涨减少水的用量。那么这一次水价上涨会如何影响居民生活呢?
      记者来到一个普通的居民小区,访问了74岁的卢奶奶和她的老伴儿。
      记者:“卢奶奶,你家里一共用对少水?”
      卢:“用4吨、3吨。”
      记者:“几口人?”
      卢:“5口人”
      在卢家,记者看到很多盆子和桶。老人告诉记者这都是用来存水的,存下来的水要用来冲厕所、拖地、浇花,为了节约水,家里还特别改造了抽水马桶的开关。卢奶奶和老伴儿加起来每月有2000元多一点的退休工资,但是由于儿子、媳妇没什么收入,所以一家五口人主要靠这2000多元,税费每月9块多钱。
      记者:“要是以后每月花个12/13块钱水费,承受得了吗?”
      卢:“俺俩仔细着呢,俺俩可在乎。”
      居委会的肖大姐告诉记者,这里的居民基本上都是这样节约用水的。水费涨一点也许还行,就怕连环涨价。
      在L市另一家用水大户企业,记者了解到,他们已经在近几年对设备进行了节水改造,凡是工业上的用水都可以回收再使用,水的利用率达到了97%左右。
      尽管L市的谁家还没有上调,但从企业到普通居民,大家已经都在精打细算省着用水。这也给出了一个答案,为什么1995年L市每天要用50万吨水,而现在城市扩大了,经济发展了,每天用水量却反而下降到30多万吨。
      在这次L市水价上涨的文件中,有一组数字很触目惊心:L市水资源人均占有量不足450立方米,约为全国人均占有量的1/5、世界的1/20,属于极度贫水区。L市水文部门负责人说:“附近两个水库的水,基本上不算L市的水权,属于过境水,是上游的水资源。即使是流经L市的几条河,水量也并不像大家看到的那么多。大家看到的L河的水面比较宽,实际上因为橡塑坝把水蓄起来了,真正来水,就是坝体上面流的那一点点水,那才是真正的来水。”
      4.2006年12月起,Q市市区综合水价调整,污水处理费由5元/吨上调为8元/吨,居民水价格1.3元/吨上调为1.55元/吨,特种行业用水由21元/吨上调为28元/吨。很多人认为Q市地处南方,降雨量丰富,没有必要节约用水。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Q市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办公室高级工程师王先生说,Q市处于水资源紧张区,多年平均水资源总量约100亿立方米,人均占有水资源量2005年为1330立方米,其中沿海县市低于730立方米,属“贫水区”。全国人均占有水资源2200立方米,但Q市远低于这个平均水平。此外,Q市70%的水资源量分布在人口较少,经济水平较低的山区,人均资源占有量为3595立方米。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水资源较少。Q市降雨量季节性强,时空分布不均,年降雨量、年径流量约60%-80%集中在4-9月份,特别是梅雨和台风雨,时间段,数量大,极易产生洪水。由于现有蓄水工程对河川径流的拦蓄调节能力偏低,弃水现象严重。这种水资源年内分配的不均匀性,造成水资源年内供需不平衡。此外,入海损失严重。天然来水量丰富的晋江西溪流域由于淹没耕地、移民等客观原因,无法兴建大、中型水库,大量的水资源直接奔腾入海,损失的水量约占全市水资源总理的30%。
     
    查看答案
  • 注意事项
    1.本试卷由给定资料与作答要求两部分构成。考试时间180分钟。其中,阅读给定资料参考时限为60分钟,做答参考时限为120分钟。满分150分。
    2.请在答题卡上制定的位置填写自己的姓名、报考部门、填涂准考证号。考生应在答题卡指定的位置作答,未在指定位置做答的,不得分。
    3.监考人员宣布考试结束时,考生应立即停止作答,将试卷、答题卡和草稿纸都留在桌上,待监考人员允许离开后,方可离开。
    给定材料
    材料1:
    2014年2月4日上午,西安工作的的子长人任先生在家里边包饺子边看电视。突然,一阵熟悉的唢呐声传进耳朵,再仔细看:一群身着陕北特色羊皮马甲、头戴羊肚子手巾的男人正在卖力地吹着唢呐。子长唢呐杆长碗大,音色明亮,低音雄厚,高音挺拔。音量大,穿透力强。有“一口气吹十五里地”之称,渗透着雄健的阳刚之气,具有很强的艺术魅力,婚礼上吹奏的《大摆队》,如痴如醉;葬礼上吹走的《苦伶仃》,如泣如诉。
     为了将堪称陕北一绝的子长唢呐发扬光大,早在1984年子长县就成立了唢呐协会。在协会有组织、有计划的带动下,字长唢呐的吹奏及表演艺术有了较大的提高。在演奏形式上,由原来五人一组的“老五班”吹奏,发展到数百人带动作的群体演奏,气势磅礴,热烈欢腾;从街头、院落的自由演奏,发展到按曲照谱的正规舞台演奏;从单纯的两只大唢呐各吹高、低两个八度的传统吹奏,发展到唢呐、海笛、管子、笙、笛子合奏;从鼓、锣比较简单的打击乐,逐渐发展到大鼓、小鼓、手碗、京锣配合敲打的新式打法;从以往的只吹传统的曲牌,发展到根据不同场合有选择地吹奏民歌或流行歌曲。
      “子长唢呐可以说早就名声在外了。”子长县唢呐协会主席鲍先生说。2006年6月29日,子长唢呐参加了中俄文化交流年在延安举行的文艺晚会,与俄罗斯国防部红旗歌舞团同台献艺。同年7月22日,子长唢呐在第七届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比赛中,荣获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2009年8月,子长唢呐应邀远赴英国参加第60届爱丁堡军乐节的演出,成为延安市走向世界的一大特色文化品牌。同年,子长唢呐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1年,子长唢呐又远赴俄罗斯参加莫斯科国际军乐节的演出。
    2013年12月23日,在国家大剧院,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了大型主题交响音乐会《歌唱延安》。在歌会上,子长唢呐表演获得了现场专家和观众的高度赞扬。2014年1月初,经过两次实地探访,央视决定在春节期间以直播方式将子长唢呐向全国展示,央视最终将直播点锁定在子长县。子长唢呐的直播时间定为2月4日。地点就在县城景点龙虎山上。子长县现有唢呐手约500多人。县文体局从优选择了80人。出于对子长唢呐这门艺术的热爱,更是为了使之发扬光大,几乎所有艺人一听到这个消息立刻就放下手中的生意来了。

    鲍先生承担起了创新形式的重担,经过十余天的构思、演练、反复修改,最终鲍先生在传统秧歌思想上融入了现代舞蹈元素,为唢呐艺人创出气势磅礴、适合大广场表演的四种舞步,经过反复排练,效果很好。2月4日当天,旱了许久的子长县纷纷扬扬飘起了雪花,再亢奋的子长唢呐也飘着瑞雪为全国人民送上了新年的祝福。
    虽然央视直播顺利结束,但以焦先生为代表的子长唢呐艺人却让子长县文广局很多人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今年59岁的焦先生是子长唢呐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人,2006年在第七届全国民间文艺山花奖比赛中,曾荣获“吹歌大王”称号。这次子长唢呐要在央视给全国人民演出,他身上有义不容辞的责任。1月排练这段时间,曾有人愿意一天掏七八千元人民币请他去表演,但他没去。1月19日,焦先生年迈的母亲突然去世,让焦先生一下子陷入了巨大的悲痛中,但是为了子长唢呐这门艺术,焦先生还是决定继续排练,在这次演出中,他担任总指挥,而他的弟弟、儿子、侄子等5人也在演出队伍之中,“子长唢呐人身上有陕北人的那股仗义劲,答应了事情就会有始有终做到底,绝不会因为遇到困难就半途而废,这也是为什么子长唢呐能一直传承到现在并不断发扬光大的原因。”县文广局局长乔先生说。

    材料2:
    大批赴美志愿者汉语教师在美国校园和社区内担当着文化使者的角色。来自四川的高中教师小琼就是其中之一。为期一年的赴美教学经历给她、她的美国学生乃至美国“街坊邻居”都留下珍贵记忆。
      小琼在俄克拉玛州一座小城执教,借住在一对老夫妇家中。小城只有一家沃尔玛超市。用男主人的话说,“全镇人几乎互相都认识”,这个四川姑娘每次出门都会被当地人认出来,很多人都会友善地同她打招呼。
      文化交流归根结底是人的交流、感情的交融。小琼说,自己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中不幸失去双亲,很长时间难以从悲伤中走出来,但这对美国老夫妇的悉心照顾、小镇居民的热情让她真切感受到人间真情。
      和其他汉语教师一样,小琼也配备了介绍中国文化的“资源包”,内容从神话故事、历史名人到古典名著不一而足。不过,在和孩子们的接触中,她本身就是当地人了解中国的一个“资源包”。“你们也有手机么?”“家中有电视吗?”一个个问题背后是美国孩子对中国的不了解。当然,在打开“资料包”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引发价值观碰撞。“美国老师不加班、中国老师爱加班”“中国人爱储蓄”,甚至小琼想起万里之外家人时充盈的泪水,都让孩子们乃至大人们真切地感知着“中国人”的家庭观念,碰撞后带来的是了解和欣赏。
      
     “我觉得她是最好的‘中国制造’。”加里对记者幽默道,“如果你们国家要派出中国文化大使,选我们的琼准没错。”
      当记者在世界各地问起:“提起中国文化,你会想到什么?”在赤道边春城内罗毕,中非关系专业在读研究生瑟库拉这样告诉记者:“孔子,我会想到他。我上过不少有关中国外交、非中关系的课,每次遇到理解不了的思想时,我们就开玩笑说‘这是孔子的思想’。每次辩论课上找论据时,我们最后总会找到‘孔子曰······’。西方也有很多先贤,但中国先贤似乎我只了解孔子。”
      在内罗毕CBD地区一家大排档餐厅,28岁的顾客贝利对记者说:“我通过在内罗毕工作的中国人了解中国文化。我觉得要想让肯尼亚人了解中国文化,最重要的是生活在本地的中国人的态度,希望中国人能同当地人多交流。中国政府也应该在非洲多办一些展览,比如餐饮展览、传统服饰展览,这样我们才能了解更多中国文化。”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最深刻的体悟是:在融合流动的地球村里,每个人都是一国最生动的“文化名片”,你传达什么,对方就感受什么。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扩大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看似工程浩大,却始于足下。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政府需要做的还很多,而民间交流、业界合作也亟待进化升级。
      
    材料3:
    当前,中国在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着逆差,中国优秀文化走向世界和外国文化涌入中国,在数量质量上都难成比例。为了扭转这种逆差,有学者提出了中国文化输出问题。
     这个问题的提出不是偶然,而是中国对外开放发展到一定程度后的必然产物。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水平进一步的提高,人们认识到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不仅要“引进”,而且要“输出”。有学者认为:“在最初的挪用套用之后,必须有自己的创造性输出,否则这个民族就会丧失真正的精神生命力。”“中国当代文化需要进一步奠定自己的文化精神生长点,藉此从中西文化交流的逆差中走出来,真正开始自己的文化创生性,走向中西文化平等对话和文化输出。”
    从1934年鲁迅提出“拿来主义”到当前我们提出文化输出,已经整整过去了80年了。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对外开放要坚持“引进”和“输出”相结合。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发展后劲,不仅是对经济建设提出的要求,而且也适合文化建设。这就是说,我们的文化建设要坚持“拿来主义”与“文化输出”相结合。
    学者指出,中国当代文化建设从拿来主义到文化输出虽然是一个巨大的转变,但是,我们的文化输出不能为输出而输出,而是应在人类文化发展史上占有一席之地。正如我们拿来的是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我们的文化输出也必须输出的是中国文化中对人类健康向上发展的有价值的东西。我们的文化输出应以我们的原创作品为主,即能够代表中国的国家形象,代表中国人民的形象,代表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过去我们也有一些文化产品输出,我们也输出了不少优秀的文化作品。但是,不可否认,我们输出的有些文化产品却是迎合西方一些人的狭隘需要,贩卖的是一些中国文化的落后的、丑陋的东西。这种文化输出损害了中国的形象,损害了中国人民的形象,损害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形象。这是我们必须坚决反对的。
      因此,中国当代文化解决中外文化交流中存在的“逆差”现象,就必须在努力解决现存冲突的过程中大力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人类的健康向上的发展中做出自己应有的独特贡献。这种“有价值的文化产品”,首先就内含着中国人自己的价值观。因此,有学者套用法国钱总统德斯坦的话说:“中国在能够输出价值观之前,是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大国的。”
      鉴于有人提出从文化拿来主义走向文化输出主义的理念,有学者也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一、少提“主义”。一提主义往往会走向极端;二、在文化上还是要“拿来”与“输出”并举。文化上的平等交流应该是互通的,一手进一手出,不应该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现在没有哪个国家愿意只做进口生意不做出口生意的,文化上也如此,否则根本不符合世贸协定。“拿来”拿的是我们没有的,而且是必要的;“拿来”也不是全盘西化,囫囵吞枣,而是咀嚼消化,为我所用。“输出”也不是不分好歹地“倾销”,文化上的伪劣产品应该杜绝出口,以次充好必然败坏名声,后患无穷。
    查看答案
  • 教育方针的特点主要包括
    查看答案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查看答案
  • 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如果张三因意外伤害死亡后,赔款10万元应支付给()
    A.
    张三的配偶
    B.
    张三的子女
    C.
    李四
    D.
    张三的父母
    查看答案
  • 设备监理阶段可分为()、安装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监理
    查看答案
  • 关于基金风险指标的计算
    查看答案
  • macrobrachia是什么意思,翻译_读音_近反义词_词态转化及真题例句
    查看文章
  • macrodome是什么意思,翻译_读音_近反义词_词态转化及真题例句
    查看文章
  • macrocyst是什么意思,翻译_读音_近反义词_词态转化及真题例句
    查看文章
  • magnet是什么意思,翻译_读音_近反义词_词态转化及真题例句
    查看文章
  • macrobian是什么意思,翻译_读音_近反义词_词态转化及真题例句
    查看文章
  • maidy是什么意思,翻译_读音_近反义词_词态转化及真题例句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