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必有家,家必有训”;“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家训传统源远流长,起始于先秦时期,发展于秦汉和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繁荣于隋唐和宋元时期。中国传统家训的内容虽然十分庞杂,但总起来说,其训诫内容是“一条主线”和“三大主题”。“一条主线”就是“尊儒”;“三大主题”,包括“齐家治国之道”、“为人处世之道”、“读书治学之道”。明清时期,是中国家训的“鼎盛期”。据统计,《中国丛书综录》所列“家训”一类著作,公开印行的有117种,明清两代占89部,其中明代28部,清代61部,清代的大多集中于鸦片战争之前。而且,我国典籍中流传至今的家训,也以明清两代数量最多。内容上既有一般的家训,更体现为贞节观念的强化、社会风俗教化内容增多、女子家训大量增加、商贾家训繁荣,重视个人风操和民族气节教育。作者既有帝王显宦、学究宿儒,也有普通百姓;形式上既有长篇鸿作,也有箴言、歌诀、训词、铭文、碑刻;方式上既有循循善诱的说理激励,也有家规族法的惩罚条文。

材料二 鸦片战争失败后,中国封建社会便走上了日益衰落的穷途末路。除了洋务派为中国传统家训教化带采一股“新风”之外,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家和启蒙学者在批判封建纲常礼教、提倡西学的过程中,将西方的教育思想、家庭观念运用于对子弟家人的教育指导上,也给传统家训以局部的开新。然而,从总体上看,长达三千年之久的家训历史已由清前期的鼎盛逐渐呈现出衰落的趋势;而辛亥革命的爆发,则标志着中国传统家训已近尾声

——以上材料摘编自陈延斌:《试论明清家训的发展及其教化实践》《家训:中国人的家庭教科书》等

(1)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国传统家训发展演变的总体特征,并说明明清时期传统家训步入“鼎盛期”的历史背景。

(2)根据材料一 、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传统家训衰落的主要原因,并指出这种衰落对当前重树家训的历史启示。

相关热点: 鼎盛期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俄罗斯文学在(  )世纪,处于鼎盛期,名家辈出,名作如林,著名作家有普希金、奥斯特洛夫斯基、果戈理、屠格涅夫、列夫·托尔斯泰、车尔尼雪夫斯基等。

    A、17

    B、18

    C、19

    D、20

    查看答案
  • 什么叫“先锋小说”?为什么它在经历了初创期(1985-1986)与鼎盛期(1987-1988)两个阶段后,作为一种文学潮流就逐渐淡出历史舞台?

    查看答案
  • 企业生命周期不同阶段的文化建设包括()

    A、创业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B、成长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C、成熟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D、鼎盛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E、衰退期的企业文化建设

    查看答案
  • 以下哪个时期是我国传统文化进入全面辉煌的鼎盛期()

    A、唐宋时期

    B、元

    C、明

    D、清

    查看答案
  • 金字塔骗局,即非法传销,最早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是现在仍在流传的古老诈骗手段之一。一些老实人常常会被拉进骗局中,他们相信这是合法的投资行为。那些最初加入金字塔骗局的人确实能够赚到大量财富,并以此说服自己的亲朋好友也加入其中。于是在骗局发起者的带动下这个结构依靠拉入越来越多的人层层累加,而非进行真正的投资。最终,这个金字塔轰然倒塌,到了那时,最早行骗的人早已逃之天天,不知所踪。A:金字塔骗局在操作的过程中很容易被发现
    B:金字塔骗局中最初的加入者是最容易受骗的
    C:建立金字塔骗局的人会欺骗老实的投资者
    D:金字塔骗局在20世纪20年代处于鼎盛期,而现在卷土重来
    查看答案
  • 总价包干合同工程量计算不能出现什么?A.漏项B.错项C.不计算D.计算不全
    查看答案
  • ()不可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A.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B.
    —新成立的企业
    C.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查看答案
  • 教育方针的特点主要包括
    查看答案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查看答案
  • 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如果张三因意外伤害死亡后,赔款10万元应支付给()
    A.
    张三的配偶
    B.
    张三的子女
    C.
    李四
    D.
    张三的父母
    查看答案
  • 换汤不换药成语书写拼音_来源典故及翻译
    查看文章
  • 捐金抵璧成语书写拼音_来源典故及翻译
    查看文章
  • 捐弃前嫌成语书写拼音_来源典故及翻译
    查看文章
  • 捧头鼠窜成语书写拼音_来源典故及翻译
    查看文章
  • 损己利人成语书写拼音_来源典故及翻译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