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一段材料,回答问题。一、诵读课文:教师学生共同配乐诵读课文二、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A】1.有人曾经评价《滕王阁序》:它“是一曲音韵和谐的天籁,是一幅画工精美的长卷”。老师在课前已经布置了预习作业,现在请拿出你的小卡片说说你最欣赏文中哪些语言,从内容和写法方面进行赏析。(小组交流)2.我们一起来分享。感受王勃语言的魅力。要求:读出你选择的语句、串译、评析(从内容、写法方面)。(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诗句,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点评,学生随时有感情地读课文)板书:形式美、音乐美、绘画关内容方面:意象、意境艺术手法:修辞(比喻、比拟、夸张、用典、对偶、反问等)、炼字、色彩变化、动静结合、虚实相生、衬托、白描、抒情方式(直抒胸臆、融情于景)必要时补充:大家看看这三对儿对偶句一样吗?“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B】对偶的形式:a.正对(上下句在意义上相近或相似的对偶形式)如:“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b.反对(上下句在意义上相反或相对的对偶形式)如:“孟尝高洁”“阮籍猖狂”c.流水对(上下句在意义上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的对偶形式)如:“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对偶关系:句与句对偶。本身之中又有些词或词组也是对偶,这叫作“当句对”)作用:表意凝练,讲究字的平仄关系,所以声调读起来十分和谐,富于音乐美。3.【C】《滕王阁序》的美不仅在于体现了王勃希望与失望、追求与痛苦交织的复杂的人生情感,更在于文中大量精妙的语言,文中句句是经典之言。我们不再一一分析了,让我们在朗读声中再来感受文章之美。(饱含深情地再次与全班齐读课文)三、【D】仿写拓展练习:教师展示下水作品,引导学生仿照文中的对仗形式,以文中的一段为写作内容,或评点,或谈感受,写一副对联。四、小结: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这是某位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滕王阁序》一课时的阅读教学过程,以下对其评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安排课前作业,课堂高效利用课堂作业,注意尊重学生主体性,有效地开发课程资源,尤其重视对学生学习资源的开发和利用B.善于利用课堂教学拓展延伸教学内容,对联教学深化了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在教学中让学生体会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C.教师和学生合作诵读,不仅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也体现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践行师生课堂同等的教学观念D.写作要求缺失,应在写作前强调写作要求,以利于学生写作的规范化,提高写作水平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测验题目对预测的内容或行为范围取样的适宜性程度,被称为(  )。
    A.效标关联效度B.预测效度C.构想效度D.内容效度
    查看答案
  • 教师自觉利用环境和自身的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熏陶和感染的德育方法是()。
    A.指导自我教育法B.榜样示范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
    查看答案
  • 教育史上最早正式使用“班级”一词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埃拉斯莫斯D.洛克
    查看答案
  • 教师在讲授完高中语文课文《荆轲刺秦王》一课后,对荆轲这一人物形象进行总结时说:“这篇课文通过荆轲刺秦王这一悲壮的历史故事,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政治情况,表现了荆轲重义轻生、反抗暴秦、勇于牺牲的精神,塑造了侠义英雄荆轲的形象。”这时有学生指出,不能说荆轲是侠义英雄,也不能说秦是“暴秦”。针对这一情况,最恰当的做法是(  )。
    A.肯定学生的独特见解,询问还有没有相同看法的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布置成课后作业,下节课组织讨论B.肯定学生的质疑精神,但否定这种观点,再次强调自己的归纳,要求学生准确识记C.肯定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押后下课时间,组织五分钟的讨论D.请学生阐明原因,如果觉得合理,吸取并重新归纳;如果不合理,让学生记住自己的总结
    查看答案
  • 教师胜任教学工作的基础性要求是必须具有(  )。
    A.教育专业素养B.学科专业素养C.品德专业素养D.职业道德素养
    查看答案
  • 教育方针的特点主要包括
    查看答案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查看答案
  • 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如果张三因意外伤害死亡后,赔款10万元应支付给()
    A.
    张三的配偶
    B.
    张三的子女
    C.
    李四
    D.
    张三的父母
    查看答案
  • 设备监理阶段可分为()、安装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监理
    查看答案
  • 关于基金风险指标的计算
    查看答案
  • 宿龙江驿有感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宿蔡口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宿赵山采别业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东麓赵赞府 其一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东皋叟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三城旧友卫比部二绝 其一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