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气室

一位中学校长的信一位从纳粹集中营中逃脱的幸存者,战后当了一所中学的校长。每当一位新老师来到学校,他都会交给那位老师一封信,信中这样写道:“亲爱的老师,我是一名纳粹集中营中的幸存者,我亲眼看到了人类不应当看见的情境:毒气室由学有专长的工程师建造;儿童被学识渊博的医生毒死;幼儿被训练有素的护士杀害;妇女和婴儿被受过高中或大学教育的士兵枪杀。看到这一切我疑惑了:教育究竟是为什么?我的请求是:请你帮助学生成长为具有人性的人。你们的努力绝不应当被用于创造学识渊博的怪物,多才多艺的变态狂,受过高等教育的屠夫。只有在使我们的孩子具有人性的情况下,读、学、算的能力才有其价值……”

二、考题解析【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导入新课多媒体展示二战相关的照片,请同学们一起谈谈你所了解的战争?引导学生从“战争”中得出一些词语:恐惧、绝望、死亡……(二)初读课文,掌握顺序1.通读全文,找出本篇新闻作品的标题、导语、背景、主体、结尾,并说说每部分都写了什么。明确:导语(1-3)讲述现在,背景(4-5)回忆过去,主体(6-15)参观苦难,结尾(16)回到现在。2.根据大家划分出的部分,我们不难发现,主体(6-15)参观苦难,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也是体现作者情感的部分,那么参观的顺序是怎样的呢?明确:按照空间顺序,毒气室—焚尸炉—女牢房—不育试验室—纪念墙—绞刑室。3.参观者脚下的奥斯维辛集中营给你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明确:恐怖。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三)抓住重点,体会情感1.引导学生划出参观者在参观不同地点时的动作和表情。明确:毒气室、焚尸炉——“开头,他们表情茫然,因为他们不晓得这是干什么使的。”“他们不由自主地停下脚步,浑身发抖”。女牢房——“一个参观者惊惧万分,张大了嘴巴,他想叫,但是叫不出来”。绞刑室——“感到自己也在被窒息”“另一位参观者进来了,她跪了下来,在自己胸前画十字”“参观者用恳求的目光彼此看了一眼”。2.开展小组合作探究:通过我们刚刚找到的那些句子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参观者怎样的心理状态?想想作者为什么没有直接去描写这些地点,而是通过参观者来表现集中营恐怖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明确:(1)参观者无不惊恐万分。(2)运用侧面描写,从侧面烘托这种恐怖的气氛,比直接去描写给读者的冲击力更大,读者便不由自主的进入了参观者的情境。3.回到开头的部分,作者连用四个“不该”,读一读并体会其中的含义有哪些。明确:将奥斯维辛现在的美好与奥斯维辛过去的痛苦相联系,用“不该”二字进行连接形成鲜明的对比,历史上的奥斯维辛与现在的奥斯维辛反差越大,就越让人无法接受,也暗示着读者不要忘记那个伤痛。(四)拓展延伸,小结作业1.学过本课,谈谈自己对于战争的理解。2.观看与二战相关的影片,如《辛德勒的名单》《钢琴师》,写一篇300字左右的影评。【板书设计】【答辩题目解析】1.请你谈谈你这节课的不足之处。题目来源于考生回忆2.请你谈谈这篇新闻作品哪里体现的真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