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对名著的有关叙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堂吉诃德》中的桑丘·潘沙是一个朴实善良、机灵乐观、目光短浅、自私狭隘的普通农民。在堂吉诃德的劝说下,忠心耿耿地跟随堂吉诃德四处冒险,演出了大战风车、大战羊群等匪夷所思的闹剧。
B:《三国演义》载:水淹七军之后,关羽攻打樊城,在樊城下骂阵。曹仁命令弓箭手射毒箭伤了关羽右臂。关羽请来了曾经为周泰疗伤的名医华佗。华佗说要割开皮肉,把骨头上的毒刮去。关羽一边和马良下棋,一边伸手刮骨,谈笑中没有丝毫痛苦的神色。
C:《三国演义》中著名情节:为了让曹操上当,以便火攻曹军,周瑜决定使用苦肉计。黄盖愿行此计,于是在周瑜与众将商议退敌之策时,故意大唱反调。周瑜下令将黄盖打得皮开肉绽,卧床不起。随后黄盖诈降曹操,率船火烧曹操水军,立下大功。
D:京剧《捉放曹》取材于《三国演义》:曹操谋刺吕布未成,逃出京城,被中牟县令陈宫捉住。陈宫钦佩他的忠义,弃了官职与他同逃。逃到成皋,多疑的曹操错杀吕伯奢家人,又杀死好心的吕伯奢以绝后祸。陈宫看出曹操心狠手辣,便弃曹操而他往。

相关热点: 苦肉计   目光短浅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蒋干盗书

     三国时期,赤壁大战前夕,曹操率领号称的八十三万大军,准备渡长江,占据南方。当时,孙刘联合抗曹,但兵力比曹军要少得多。  曹操的队伍都由北方士兵组成,善于马战,可不善于水战。正好有两个精通水战的降将蔡瑁、张允可以为曹操训练水军。曹操把这两个人当作宝贝,优待有加。一次,东吴主帅周瑜见对岸曹军在水中摆阵,井井有条,十分在行,大惊。他心想,一定要除掉这两个心腹大患。  曹操一贯爱才,他知道周瑜年轻有为,是个军事奇才,很想拉拢他。曹营谋士蒋干自称与周瑜曾是同窗好友,愿意过江劝降。曹操当即让蒋干过江说服周瑜。  周瑜见蒋干过江,一个计策就已经酝酿成熟了。他热情款待蒋干,酒席上,周瑜让众将作陪,炫耀武力,并规定只叙友情,不谈军事,堵住了蒋干的嘴巴。  周瑜佯装大醉,约蒋干同床共眠。蒋干见周瑜不让他提及劝降之事,心中不安,哪里能够入睡。他偷偷下床,见周瑜案上有一封信。他偷看了信,原来是蔡瑁、张允写来的,约定与周瑜里应外合,击败曹操。这时,周瑜说着梦话,翻了翻身子,吓得蒋干连忙上床。过了一会儿,忽然有人要见周瑜,周瑜起身和来人谈话,还装作故意看看蒋干是否睡熟。蒋干装作沉睡的样子,只听见周瑜他们小声谈话,听不清楚,只听见提到蔡、张二人。于是蒋干对蔡、张 二人和周瑜里应外合的计划确信无疑。  他连夜赶回曹营,让曹操看了周瑜伪造的信件,曹操顿时火起,杀了蔡瑁、张允。等曹操冷静下来,才知中了周瑜之计,但也无可奈何了。 1.解释文中词语的意思。  酝酿:___________________  无可奈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故事的起因是什么?请用一句话概括。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周瑜使用的是什么计谋?请读懂短文后选择正确的,打上“√”。 ①苦肉计②反间计③调虎离山计 4.写出故事的梗概,要求主要内容突出,字数在150字左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 故意伤害自己的肉体以骗取敌方信任的计策常被称为( )。《三国演义》中“周瑜打黄盖”典故就是对这一计策的使用。

    A.“空城计”

    B.“苦肉计”

    C.“欲情故纵”

    D.“暗度陈仓”

    查看答案
  • 教育方针的特点主要包括
    查看答案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查看答案
  • 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如果张三因意外伤害死亡后,赔款10万元应支付给()
    A.
    张三的配偶
    B.
    张三的子女
    C.
    李四
    D.
    张三的父母
    查看答案
  • 设备监理阶段可分为()、安装调试阶段、试运行阶段监理
    查看答案
  • 关于基金风险指标的计算
    查看答案
  • 寄僧琴山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写竹金端石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俞秀老清老二居士 其三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余仲栗用其简中一番境界之语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傲园小景十幅仿卢鸿一草堂图诗自题十首 其十 旃檀室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寄刘彦基同知五绝 其五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