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政治变革的角度,吉登斯认为如下重要因素强化了全球化:()

A.第一世界与第二世界冷战体制结束

B.国际和地区机构发展

C.政府间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作用

D.人们的追求和平的愿望

相关热点: 第二世界   第一世界  

查看答案

相关问题推荐

  • 关于***提出的“三个世界”的理论,说法错误的是()。
    A、美苏两个大国属于第一世界
    B、英法德意等老牌资本主义国家属于第二世界
    C、二战前后独立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属于第三世界
    D、中国夹在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查看答案
  • 按照“三个世界”理论的提法,中国属于()。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和第三世界之间

    查看答案
  • 案例“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发展不平衡的发展中大国,是世界上自然地理、人口资源、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差距最大的国家之一。中国国情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各地区条件差异显著、发展极不平衡,表现为“一个中国,四个世界”。
     第一世界如上海、北京、深圳等高收入发达地区,1999年上海和北京人均GDP(按照购买力衡量)分别为15516美元和9996美元,明显高于世界上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8320美元),分别为高收入国家收入水平(为24430美元)的63.5%和40.9%,在世界206个国家和地区中分别列第45位和第64位。其中上海浦东1999年人均GDP为25472美元,高于高收入国家水平,相当于美国人均水平(30600美元)的83.2%,位于世界第11位,高于丹麦人均水平。若按人类发展指数(人类发展指标是由人的预期寿命、成人识字率、总入学率和人均GDP4项指标合成,以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人类发展水平)衡量,上海和北京分别在174个国家和地区中列第25位和第27位。
     第二世界是大中城市和沿海地区的小城市以及部分农村。较发达地区,如天津、广东、浙江、江苏、福建、辽宁等沿海省份人均GDP均高于世界下中等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3960美元),而低于上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这些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均大于0.8,属于世界人类高发展水平地区。
     第三世界是广大农村下中等收入或低收入较不发达地区,沿海地区的河北,中西部大部分地区人均GDP均低于下中等收人国家平均水平;这些地区人类发展指数在0.6~0.8之间,属于世界中等人类发展水平地区。
     第四世界是如西部少数民族农村地区、边远地区及低收入贫困地区。贵州人均GDP为1247美元,低于世界低收入国家平均水平(1790美元),在世界排名为177位,与上海相差132位,与北京相差113位,西部大部分地区位于世界140位之后;云南、贵州、西藏、甘肃、青海人类发展指数均小于0.6,属于世界人类低发展地区。
     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国情背景存在,导致中国形成了明显的三大发展差距,即经济发展差距,人类发展差距和知识发展差距。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三大发展差距持续扩大。

    查看答案
  • 1974年,***提出三个世界划分战略思想,他认为中国属于:()

    A、第一世界

    B、第二世界

    C、第三世界

    D、介于第二世界与第三世界之间

    查看答案
  • ***认为,既是霸权主义的主要受害者,也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的主力军的是( )。
     
    A.第一世界国家 B.第二世界国家
     C.第三世界国家

    查看答案
  • 总价包干合同工程量计算不能出现什么?A.漏项B.错项C.不计算D.计算不全
    查看答案
  • ()不可以作为政府购买服务的承接主体?
    A.
    公益一类事业单位
    B.
    —新成立的企业
    C.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
    D.
    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
    查看答案
  • 教育方针的特点主要包括
    查看答案
  •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
    查看答案
  • 张三为自己投保意外伤害保险,保额10万,张三确定李四为受益人.如果张三因意外伤害死亡后,赔款10万元应支付给()
    A.
    张三的配偶
    B.
    张三的子女
    C.
    李四
    D.
    张三的父母
    查看答案
  • 恋绣衾(代题武桂卿扇)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怡斋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怪石歌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思贤书院十首 其一 青龙桥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
  • 性地颂 其五诗词简繁体_译文_作者_创作背景
    查看文章